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杜广云:16年,妻子背他上讲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7-05

  近几年,杜广云的身体有很大好转,已能自己走路,但左半边身体还不灵活,行动缓慢。他最开心的事情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新盖了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和一间图书室。2006年,他和妻子搬进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新家,从此不用再让妻子背着上课了。杜广云说:“条件比以前好了,正洁不用天天背我了,我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让山里的孩子们都上好学。”

  采访结束时,杜广云夫妇告诉记者:“大沟村是留山镇最偏最穷的地方,自建校起先后来过20多位教师,但在这里没待多长时间就走了。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年轻教师来这里任教,让这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光明日报记者刘先琴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廖涛 吴正伟 李易衡)

  教师自述

  我咋忍心不教娃儿们

  杜广云

  这里山路弯弯,群山巍峨,村民们居住分散,全村500多口人散居在方圆二三十里的沟沟岭岭。1981年9月前,这里从来就没有办过学校。这里的学生要么到山外上学,要么干脆不上学。1981年,村里组建小学,村干部找到刚刚高中毕业的我,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去县机械厂当合同制工人的机会,回村当起了民办教师,走进了这所道路不畅、电灯不亮、没有住房的偏僻山村小学。

  1990年8月23日,由于过度劳累和暴雨淋打,我突然晕倒在修建教室的工地上。经过抢救,落下半身瘫痪,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全校只剩下我一个教师。“马上开学了,学校没有教师怎么办?”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妻子看出我的心思,想出了一个既笨又实用的方法——背我去学校。

  每天都得让妻子背着去讲课,眼看着她腰、腿都出了毛病,我也想过放弃,但我做不到。我已经亏欠了她,不能再亏欠了这些娃儿们。虽然我们这里落后,但娃儿们的求知欲可强了。在我偏瘫后,娃儿们见我在课堂上艰难地来回走动着给他们辅导,都说:“老师,你别走动了,有啥我们到你跟前问。”娃儿们这样懂事,我咋忍心不教他们?

  32年,我既是老师,又是校长,学校面貌不断变化,从1981年两间茅屋到1990年5间瓦房,2009年又变成9间平房,购置了图书,调来了教师,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顺利通过省“两基”验收,全村先后15人考上大学。但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歉疚:我的能力太有限了。如果环境好一些,如果我的水平再高一些,这些娃儿们的基础打得更扎实些,他们今后的路就会更宽。比如英语这门课,我只能教他们认认字母,进行一些简单对话,和城里的学校比,显然他们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唯一能够宽慰自己的是:我已尽力了。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