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安庆一中是百年名校,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后为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所中学,省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安庆一中学子遍及海内外,其中包括“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9位院士,是我省培养院士最多的中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名列第六。先后有4名学生夺得省高考状元,1名学生获国际数学奥赛金牌,20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校长秘笈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谷寿平:
向老师要人数和分数
谷寿平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介绍,安庆一中一直很注重为考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楼悬挂着很多横幅,激励学生挑战人生、决胜高考。在距离高考百日之际,学校还专门召开百日动员会,给学生打气。每次校长会,高三复习都作为第一议题,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为考生打造高考绿色通道。
首先,向班主任要人数。一个班四五十人,哪些人能考上一本,哪些人能考上二本,哪些人能考上三本,班主任要给学校领导一个详细的名单。根据这份名单召集老师研究分析,为什么这名学生不能上一本?其薄弱环节在哪里?哪些学生经过努力能提高,能上一个档次?这个人数是动态的,会根据高考前每次大的模拟考试进行调整。
其次,向授课老师要分数。有了名单,下一步就是把这个存在薄弱科目的学生交给授课老师,让老师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成绩。
学校、家长要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我校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每考必改、每改必评、试卷不过夜。这需要高三年级组每位老师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时反馈信息。每次测试下来,对每张卷子进行分析,对每个人进行分析,找出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老师支招
高三年级组长李新民:
把每次考试都当作高考
加强冲刺阶段的训练。“学校非常重视考前的模拟测试,我们学校的考前模拟是三次。”高三年级组长李新民说,三次考试分别安排在3月底、4月中旬和5月中旬,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由学校自己命题。
冲刺阶段的训练,就是要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就是指在解答各种题型时,要审题规范、答题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过程中要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技术;练能力就是要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道题。
越临近高考,心理调节越重要。学校在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将举办一次考前心理讲座,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的成败,拥有平常心态,增强自我信心,保持良好情绪,特别是要把平时的考试看成一种机会,当作一种挑战,这样才会激发状态。有人说,高考三分靠水平,七分靠心理素质。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肯定会发挥出高水平。
□考生体会文科生刘翌秋:
只需一颗平常心
刘翌秋是高三(12)班学生,高考目标是北大。之前的北大自主招生,刘翌秋的成绩全省第一。
我现在的学习生活“特点”就是没有特别之处,一般文科学生的记忆力都很好,该背的书已经基本铭记于心。我现在就是做好两点:一是维持状态,和往常一样,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下课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二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生病。晚上11点半之前必须睡觉,中午还要午休40分钟。然后,就是吃爸爸妈妈做的那些有营养的饭菜。
复习方法最好是理解性记忆,将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过一遍。
理科生胡晓悦:
我的秘笈就是错题本
高三理科实验班学生、校学生会主席胡晓悦认为,理科生复习备考最好的方法就是训练,这时候光看书已经来不及。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找出知识的盲点,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解决。
很多平时成绩优秀的理科生,高考失利的原因大都是粗心大意。我的窍门就是,每次考试不论大小,出现错误后,都要拿出“错题本”记录,并注明出现错误的原因。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再一次对知识盲点进行扫描。
临考前几天,该学的都学完了,该做的练习都做遍了,不知道复习该从何下手,“错题本”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备战秘笈。(乔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