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这一年,王珮瑜等名家名角走下舞台,走进校园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12-26
“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从教育做起,我们正在努力前行!”“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启动发布会上,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这样说。由她牵头编写的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近日首次公开亮相。从舞台闪光到台下拿起教鞭,越来越多名家名角、文艺院团重视校园这方沃土,用王珮瑜的话说,“年轻人有希望的行业,才会更加繁盛。”
年轻的表演者要会表达
从今年2月王珮瑜戏曲工作室“瑜音社”在上海宝山区泗塘中学、鹿鸣学校挂牌,京剧教育项目每个月都有新进展,集合优秀演员策划、编订教材,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策划《京剧其实很好玩》。这一年,“瑜音社”组建京剧教师团队,学习其他成熟的艺术门类,制定教学方式、完成试讲,足迹遍布上海大中小学。上月,“瑜音社京剧校园行”与梅陇镇达成“学区课”合作模式,覆盖罗阳、梅陇、蔷薇、曹行四所小学,将京剧文化渗透到学科中去。
王珮瑜做京剧教育的初心,源自多年来“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音频节目等传播的经验,“如果说,对成年人的京剧普及传播,是对种种误解的祛除,那么对孩子而言,京剧教育是美育、德育、智育的最优选择。他们像一张白纸,对世界只有好奇,没有偏见。”在王珮瑜看来,京剧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对本身热爱它的人而言,从不必寻找理由。但多年来传播,有无数事实可以证明,一句不同于日常说话的念白韵律,可以让一教室吵闹的孩子们愣住,安静下来,专注学习。
王珮瑜从小学艺、年少成名,京剧为什么值得学习?她说,“因为它足够丰富多元,让每一个小朋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收获恰当的鼓励。我们访校拜友,根据具体学校的需求,不断开拓合作模式。一年的时间刚刚好,所有的尝试都有最新鲜的反馈,并指引着我们下一步的前行。”发展京剧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观众,更是行内人的自助自救。王珮瑜表示,教学相长,与学生互动,也让她加深了对京剧表演艺术的理解,培养锻炼从业者的综合能力。在“瑜音社”策划下,上海京剧院田慧等青年演员也走进校园,并有了自己的专属课件。“除专业之外,今天年轻的表演者要会表达、会写作,通他艺,能够展示自己,清新、清爽,有少年气。”王珮瑜说。
从练功中体会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2016年,上海京剧院另一位名家史依弘推出《史依弘教你学京剧》系列丛书。这几年,史依弘“校园行”步履不停。10月,她的又一个教学点——浦东新区中小学“史依弘京剧名师工作室”启动。史依弘在协和双语学校开设的京剧课程,历时数年耕耘,成为学校知名艺术培训项目。五年级学生钱俊橦说:“没上大舞台表演之前,我很不自信,遇到大场合会很紧张。在史老师指导下,我去上海大剧院表演了两次,收获了一份责任感。为了能在台上有出色的表现,在平时练习时,我必须非常认真,上台之后,我必须十分专注,不能让自己的任何失误影响整个表演。”家长甄远成表示:“孩子学习京剧提高自信心。我们曾问过孩子,有什么觉得很骄傲的经历,他回答,经过努力成功入选京剧‘精英班’,除了让孩子感到骄傲之外,京剧中最讲究的‘练功’也让孩子深刻体会到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名家名角将舞台影响力延伸到校园,与此同时,文艺院团“组合拳”力度越来越强,“校园行”从随机变为规律,定点定人定项目。近日上海木偶剧团在曹光彪小学、回民小学、梅溪小学、报童小学等黄浦区中小学校开展“梦回创世·逐梦新时代·共享创造之美”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换个方式重读中华创世神话,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剧团以戏剧工作体验坊的形式,结合最新创作的大型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片段演出、破冰游戏、创意木偶DIY及表演展示等环节,让小观众观众描绘自己心中女娲和四神形象,激发充满童真、童趣的奇思妙想,发挥主观创造力,让孩子在制作、互动、交流中感受中华创世神话魅力所在。
戏剧是儿童的世界初探
今年是上海越剧院以规模建制的方式,由越趣团队有目标进行越剧艺术推广普及,培育新观众的第二年。上越集中打造“越音绕梁”品牌,全院30%职业演员加入教学队伍,每周进校园普及教学不低于4次。“越音绕梁·越趣讲堂”针对青少年、儿童,“越趣工作坊”针对幼儿及亲子家庭,以讲、演、互动体验模式展开。与老年观众侧重经典怀旧、流派赏析不同,“越音绕梁”在幼儿中普及越剧童谣,在少年观众培养对经典认知,针对青年观众侧重剧目赏析。上越校园教学基地已经入驻嘉定思齐幼儿园、金山区金悦幼儿园、长宁区华东政法附中学校等12家学校,继与金山张堰中学、张堰小学继续共建外,上月上越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携手成立“越剧美育传承基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则为校园行打造专属剧目。作为上话面向全国中小学校的长期非营利性教育戏剧项目,“戏剧进校园”巡回演出以专业的制作团队、精良的戏剧作品,伴随教育戏剧工作坊、主题讲座等一系列拓展活动。2012至2018年,“戏剧进校园”项目已连续7年被纳入上海市教委“高雅艺术进校园”菜单,177场演出足迹遍布上海市14个区、163所学校及社区中心,超过7万人次获益。今年,“戏剧进校园”《假如我是“霍金”》巡演总场数超过40场。
“戏剧是成年人的童话梦想,是儿童的世界初探。”“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启动发布会上,王珮瑜引用的一席话适用于各个剧种,“婴儿啼哭时,做母亲的拿起有光彩的东西摇晃一下,让他注意,他便自然不哭了。一个艺术家的手法也是这样,把人生的一节或世界的一块,取下来变化一下,当众开放,说一声‘您瞧’,于是观众就充满快乐,觉得生命也就有了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