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扎根乡村教育沃土 倾情培育祖国“幼苗”
来源:莆田网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6-17
   清晨6点40时从莆田家中出发,7点半准时到达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在校门口组织晨检,指导导护师为入园幼儿测温、手消等,迎接每一天校园时光。这是幼儿园复学后,李娜每天的课前“必修课”。
  “幼儿教师做的都是平凡而又琐碎的小事,却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早在复学前,身为副园长的李娜就开启“忙碌模式”,做返校调查,购买防疫物资、在校园消杀消毒,组织开学防疫演练等,为开学做足准备,并和校领导一起到挂钩的7所私立幼儿园检查开学准备情况。
  如果把幼儿园比作花圃的话,从教20年的李娜,是一名痴情的园丁。1999年,年仅17岁的李娜从师范毕业,她放弃留在城区园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农村幼儿园。婚后家住市区,她每天往返奔波。家人劝她调一个离家近的单位,方便照顾孩子也免于奔波,她淡然一笑“我辛苦点没关系,江口的留守孩子更需要我。”
  江口镇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在国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农村教育意识薄弱,隔代教育更是弊端众多,李娜深知要给留守孩子更多关爱,家访便成了常事。她架起了家校的“连心桥”,学校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国外打工,但在李娜的影响下,开始渐渐重视学前教育,经常打越洋电话和她沟通教育问题。
  除了留守儿童,园里还有不少农民工子女。李娜记得,一名转学来的幼儿,就读大班。其父母是四川人,在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当她得知,孩子放学自己回家,把早餐加热了当午餐吃,她就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吃午饭,帮他洗头洗澡,给他买新衣服。面对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动情地说“我的老师比妈妈还好。”
  倾情教育,渊源流长。李娜出生“教育世家”。她的祖父李冠东毕业于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那年,回乡参与创建莆田锦江中学,后来成为该校校长。他退休后,仍然心系教育,为莆田华侨中学建设献力,并捐献大量图书,不遗余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他的儿子李建祖受其教育情怀的熏陶,也立志为师。从踏上讲台,直至退休,33年来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儿媳崔玉兰是市十佳教师,十年如一日,用爱经营教育,用心呵护孩子,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书写美丽的人生。
  作为“教育世家”的第三代,李娜传承师道家风,把满腔热情献给乡村的孩子们。“踏实、严谨、敬业,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是她的信念,她将继续倾注勤劳和智慧,用心栽培祖国的幼苗,使他们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乡村教育的“花圃”芳香四溢。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