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争做教育发展的重要试验田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7-03
 争做教育发展的重要试验田
    坚持小班教学,提高师生比,坚持跟班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教学指导。开展教师多样化培训,强调教师不能“只会教好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以首席教师、星级教师和星级班主任为骨干组成教师专业团队。课程改革、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开展各类兴趣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适合潜质特性的平台,发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力求每个学生个性才华都能最大化发展。民办学校更要敢于担当,不满足于做公办学校的补充。争做教育改革的先锋,成为教育事业的增长极。
□本报记者 林耀 张颖 文/图
    三牧中学老师指导信息学兴趣小组学生。
    日升中学首席教师指导初一学生如何解析名著阅读题。
    “公民同招,摇号录取,公办兜底”,不久前颁布的新政正在影响和改变基础教育的大生态。对于公办校而言,这种教育生态的重新调整,意味着有了更多拿到“好生源”的“公平”机会。而对于民办校来说,生源重新流动变化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办学压力。
    生源结构改变,标志着民办校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优秀的“一把葱”,而是各种成绩参差、家庭理念与学校文化不一定相吻合的学生。怎样让这样一批学生延续民办学校过去的辉煌战绩,对学校来说是极大考验。另一方面,民办校也会迎来家长们更具体的要求,孩子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希望有明显提升。“成长与成绩一样重要。”
    义务教育“摇号”时代的到来,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民办学校如何坚守底线坚守价值?成为民办校直面的现实思考和实践。
    小班教学提高师生比
    坚持跟班分层教学
    “失去生源的加持,要办好一所优质民办学校,更不容易,但是我们直面现实。”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三牧中学校长官福城曾是特级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坦诚地说,摇号生源无法预测,生源均衡化未来是一种趋势。
    三牧中学在转型期之前,就一直坚持按平行制均衡分班。新政下,民办学校都面临一个办学格局的转型期,生源改变之外还面临均衡分班。“我们会坚持小班教学,今年的班级建制会扩到8个班,进一步提高师生比,坚持跟班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指导。”官福城说,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在成长中尽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学校还会主动应对变化,大力发展个性化教学,开展教师的多样化培训,强调教师不能“只会教好学生”,要求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福州日升中学,近年来办学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向上趋势备受业界关注。学校对于全员摇号似乎早有“感应”和“应对准备”。 “民办校提前招生不能长远,这对于教育生态也是不利的,因为从整体上来看,公立校的教育资源还是要好于民办校。” 董事长葛敦宇说。
    葛敦宇也是一位来自公办校的老教育人,曾是中学高级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和福建师大研究生导师、福州四中原分管教学副校长。
    “好生源过于集中在民办校,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葛敦宇说,摇号后的生源变化, 三五年内会拉近公立校和民办校的成绩差距,也有可能会引发民办校之间的位次调整。
    日升中学在福州民办学校的位次中不处于所谓的“前三甲”之列,所以在“优质”生源方面并不占优。“2014年我们才招满计划生,大部分来自福州台江区、仓山区和晋安区。虽然近年来生源质量有提升,和一线的学校还是有差距。”同样来自福州四中的校长胡孝栋认为,日升的成长固然与生源有一定关联,但是日升进步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爱岗敬业的教师专业队伍。
    “以首席教师、星级教师和星级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教师专业团队结构,是学校办学出成果的重要保障。”胡孝栋说,均衡分班不影响学校一贯坚持的分层教学,但是对于教师有要求,要求教师更得下功夫进行钻研。
    因材施教课程多元化
    学生才华优化发展
    三牧中学的“舞蹈教室”。学生在上舞蹈课时,不仅仅是学习舞蹈基本功、舞蹈动作或者方法,而是加入造型游戏、情景表演、舞蹈编创,培养出了一批有培养创造、思维、表达能力的“编舞专家”。
    “通过开设STEM课程,在初中阶段落实跨学科思维的深层培养,对团队协作能力也大有好处。”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孙小珍说,不多见的工程实验室课程设置,就是着眼于处处长远的育人目标。创校以来,不仅开足国家课程,更是在一些基础学科力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创办于1995年的三牧中学还是福州市民办校率先举起国学“大旗”的学校,并体现在了校本课程中,目前古代诗词校本课本《广吟篇》已经正式出版。“这不是课外书,而是真正嵌入教学中。”教务处长林华旭说,这本书还精心选择了福州名家的作品,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在地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助力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厚滋长。
    “课程改革、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力求每个学生个性才华都能最大化发展。”三牧中学党委书记苏健说,学校始终坚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三牧建校至今始终坚持下午3点40分放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自主学习,
    数学、物理、地理、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机器人等兴趣小组,校舞蹈队、合唱团、管弦乐队、民乐队、三牧文社都给了孩子充足的空间。“精品教育,温度教育,一直是学校坚持的理念和情怀。” 苏健说。
    “学校的拓延课程不光学习书本知识,还设置了多种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官福城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适合他们潜质特性的平台,引领他们个性化发展,发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是三牧在未来教育探索与实践道路上的有益尝试。
    如果说,三牧中学的课程是对未来教育的“高瞻远瞩”,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那么,作为民办初中新军现代中学和日升中学的特色教育和因材施教则另辟蹊径。
    办学仅两年的福州现代中学把特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办学目标定为“输送高质量具备数理思维能力的人才”。“数理思维”贯穿在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录取通知书上,学生必须先解数理题目,才能知道分班结果。
    注重分层次教学,为学生寻找“最好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其中在行政班之外会甄选资优班,全省选聘老师进行辅导。对单科成绩偏弱的学生施行“优生导师制”,进行补缺补漏。
    日升中学初三开设150人左右的“精英班”进行特殊培养,实行浮动进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除了社团之外,红红火火的“英语角”办得生机勃勃。传承四中的艺术特色,日升中学是福州市初中独一无二配备了14名美术专任教师的学校,日升已经连续10年举办师生画展。非常注重学生德育。长期坚持把新生军训作为“小升初衔接”第一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课程、素质教育和管理为特色,在与公办校的差异化竞争中办出了特色和口碑,这是民办教育走出不同于公办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现代中学校长王金石说。
    错位发展打好差异牌
    服务特色提升品质
    三牧中学的数学、信息学兴趣小组在福州小有名气,是因为学校一直有个精致成才计划。学校在认真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有效精准定位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少年学生,在培养上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拓展成长平台,通过精致培养,助力他们全面成才。
    国际化对人才提出新要求,学校就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项师生国际交流与互访活动,如参加世界童声合唱比赛、美国天才教育培训、美国科技教育研修、亚太资优学生论坛、中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世界级数学邀请赛等。“每年均有100多人次在全国性的信息学、数学、化学、物理、创新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苏健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福州民办学校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坎坷艰辛历程,灵活的办学体制和活跃的教学思路,使民办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力日增。
    从《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来看,民办学校数量超各类学校总数三成,在校人数占近两成。民办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校的制度短板和单一性缺陷,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民办校一路争锋,客观上倒逼了公立校的变革与发展,但是其自身在内涵发展和高品质教育的方向与实践上也面临困窘。“民办学校应该消除过度依赖生源立校的弊端,主动转向质量立校,在服务、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升办学品质上下功夫。” 官福城说,“百分百摇号”“公民同招”,不是制止民办学校的发展。民办校应该借助自身体制灵活的优势,打造学校特色,实现错位发展,走出一条普通公办学校难以达成的品质教育之路,用自身的软实力赢得家长口碑和社会知名度,这才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在未来,和公办教育一样,民办教育也将在变革中迎来发展的更大的机会和空间。“要在现有的政策空间里,大胆做想做和能够做的事情。” 王金石说,必须主动适应政策变化,更多注重自身内涵发展,借鉴吸收公办校好的教育教学经验,走特色发展之路。
    “未来,无论是老牌名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迎来教育加工能力的检验。” 校长官福城一针见血地说,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民办学校更要敢于担当,不满足于做公办学校的补充,要争做教育改革的先锋,做教育发展的重要试验田,成为教育事业的增长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