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在即,在镇江本地一论坛上,出现了,还需要继续助学吗?”这样的一个帖子。发帖的网友“馨境”是镇江知名社会爱心团体——“爱心家园”的一员,11日中午帖子发出后,到昨天已经引来1.5万余名网友浏览。
网帖原文
2月16日学校开学,最近一直在做一些有关继续结对助学的工作,在和好几位爱心网友沟通聊天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慢慢浮上水面,结对助学的孩子有的很争气,有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有些爱心网友针对成绩很差的孩子就不想继续助学了,想把钱用在成绩好的贫困学子身上;也有的爱心网友提出,孩子一时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去年有人因为孩子家庭贫困资助他,而今年因为成绩差不资助了,会不会对这个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何将爱心最大化地用在最好的地方,我也迷惑了,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驳斥派
“因为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而中断捐助,这种势利的行为是伪善。”
记者注意到,初始跟帖几乎都是“一边倒”,强烈反对对成绩差的孩子停止助学:网友“0606”开宗明义:“资助的目的是让他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做人,不能用成绩好坏来衡量。”网友“大块头有大智慧”说:“资助者虽然有权利决定资助谁,但是如果已经资助了,却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如意而终止,那无异于在孩子心上撒盐动刀子,这个伤害不是那几个破钱可以弥补的。那是害人,不是帮人!”而网友“废名”更将停止资助斥为“伪善”:“大家对爱心人士的善举还是首肯敬佩的,但是因为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而中断捐助这种势利的行为是排斥的。如果这样,那是伪善。”
网友“人淡如水”更是疾呼:“善良的人们,请不要中止助学,如果中途停止,还不如当初不要助学,这对孩子的打击会非常大。助学是为了传播爱心,孩子的成绩再差,但是他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不管以后他做什么,他的心中会有一颗爱的种子。但是如果中途停止,会改变他的想法,会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功利社会”。网友“875541783”则认为:“与孩子‘荣辱与共’,更能教育孩子”,其跟帖说:“结对贫困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们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资助者用爱心告诉孩子们这世界有温暖,有爱,资助者的默默付出是孩子们一生受用的财富。”网友“轻松一刻”同样语重心长:“助学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去衡量,但成绩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他将来不成材,成绩不能是衡量助不助学的唯一标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赞成派
“有限的资金就应该用在最‘给力’处,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孩,受点挫折有什么不可以?”
不过,记者看帖中注意到,很快不少网友冷静下来,理智的认为出资资助者有选择资助对象的权利,认为有限的资金就要用在最“给力”处,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并认为不能指责停止助学为“伪善”。
网友“zhwang1971”就说“你自己出钱当然有权利决定资助什么样的人。”网友“spzj”大概看了看这个帖子,感触后跟帖:“资助过就是一种境界,能坚持资助更是一种勇气;受助人作为学生——被衡量的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考虑到成绩很差,更是一份责任;至于最后是否继续资助,请尊重资助人和受助人双方的意思吧。至于是否造成打击,我个人觉得,目前的小孩正处于开始有自己思想的时期,受点挫折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而网友“艾小东”的跟帖更显得理性:“如果真让我每年拿出一千多块钱来资助一个孩子,我一定也会因为他的学习成绩犹豫一下的。”
网友“豆豆寄卖”则将心比心:“你助学的孩子每学期考试成绩只有二三十分,你每学期还是按照约定汇钱过去,你还说那是为了不伤孩子的心。后来由于某个原因你的经济也出现了拮据,于是你又鼓励你身边的人去资助这个孩子上学,原因还是为了不伤害他那幼小的心灵。可他的同学品学兼优却可能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只能辍学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网友“jszjjskjdx”说:“普通人捐的每一分钱是自己的血汗钱,当然有权知道钱到谁手上。只有一份学费,一个受捐小孩,不爱学习,天天玩,学习一塌糊涂。另一个没有受捐小孩,努力学习,学习好,但没钱了要退学,这时候该怎么办?”
中立派
“成绩差的学生也许是有心理上的缺失,除了在经济上进行资助,能不能更多关注孩子内心成长?”
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网友“行者如风”则以朋友的个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我的一个朋友常年资助数位贫困学生,但他在资助前一般不会主动去问孩子的成绩,更多的是了解家庭情况。是因为家庭贫困而需要帮助,而成绩好坏不是需要帮助的必然条件。但在随后的资助过程中,他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因为此时的关注传递出来的是一种关心与支持,有时精神的关注与经济上的资助同样重要。”
“漫天飞絮”将助学引申到了更高层面:“爱心家园如果只是在资金上进行资助,那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能不能将爱心扩大到心理层面呢?那些成绩差的孩子,除了没钱之外,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缺失:包括家境贫寒的家长只顾得上挣钱,远没有时间去顾及孩子的内心和成长,或者也没有意识。爱心家园的同仁能否把爱心工作进行的更全面更深入呢?真的只是把钱给到他们就算奉献了爱心吗?如果一个孩子能得到真正的爱的沐浴和滋养,一是他的功课不见得差,二是即使功课不是最好,起码也是有爱心或是心理健全和完整的,他一定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 万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