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厉以宁:教育资源不均衡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来源:财新网 作者:张艳玲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12


        社会垂直流动渠道通常同个人的学历高低、技术水平和能力高低联系在一起。农村青年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社会垂直流动渠道实际上对他们是关闭的

20120312081247.jpg
2011年8月30日,湖南邵阳新邵县光明学校二年级班学生在上课。CFP

        【财新网(微博)】城乡收入差距大一直为决策者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认为,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3月10日,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厉以宁在现场发言中说,根据二元劳工市场理论,劳工市场分两类,一类称为上等劳工市场,其职业除了工资高,还福利多、有发展前途、能学到技术;另一类称为次等劳工市场,其职业不仅工资低,而且福利少、发展前途有限,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学不到东西。

        他说,一个劳动者离开中学后,如果只能进入次等劳工市场,那只能沦为低收入队伍中的一员。例如,农村初中毕业后外出做工的农民工,通常只能进入次等劳工市场。

        在厉以宁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同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和缺少社会垂直流通渠道有关。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以致学校设备差、师资力量差,学生很难继续深造。而社会垂直流动渠道通常同个人的学历高低、技术水平和能力高低联系在一起。农村青年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社会垂直流动渠道实际上对他们是关闭的。

        “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就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下一代的不平等……不良循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定化、凝固化、职业的世袭化。

        厉以宁建议,要提高教育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走向均衡;某些地方财政较为充裕的县级政府,村里只能办幼儿园,至多办低年级小学;小学和初中一律在县城或乡镇所在地办,学生可以住校;高中一律在县城办,必须住校,以便于管理。住校所需食宿费用,凡贫困家庭的孩子都由政府给予补贴,直到全部免费。此外,为了让农村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能继续学习,应多办职高和高职,使他们有较好的谋职能力,并能循着社会垂直流动渠道寻找更多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