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打破“终身制”难点是考核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海英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9-14

        导读:近日,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从2012年起,上海中小学教师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册。据悉,甘肃、广西等地也将有类似的动作(9月10日《新京报》)

        教师资格终身制是否该废除?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年的话题。尽管现在仍然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应该打破终身制,但绝大多数包括教师在内的公众都支持打破教师终身制。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除个别特殊的职业、行业、专业之外,终身制作为一种特权,不应该存在于一个逐步走向公平的社会。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一方面,应与其他群体打破终身制同步。目前,领导职务、医师资格已没有终身制,教师资格终身制也应该被打破。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也要跟上时代不断更新,教师资格定期考核、注册就能推动教师进步。

        显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并不难,即修订《教师资格条例》即可。难的是五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考核如何设计,考核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谁来当“主考官”,这些问题都值得讨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这样的考核内容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以师德考核为例,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值得肯定。不过,从以往部分地方推出的师德考核办法来看,存在不少争议。比如,“师德量化标准”就被广泛质疑。因为师德不是工业化、标准化的“麦当劳”,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

        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又如何公平考核每一位教师?可以肯定的是,有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教师,师德考核不合格。但是,某些教师并没有触犯法律,比如地震中的“范跑跑”,算不算师德有问题呢?尽管我们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以口号式的道德规范要求实际上是很难考核教师的。

        而且,谁来考核教师也是一个问题。是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考核组来考核教师,还是由教育部门官员、教育专家担任“考官”,或是由学生及家长考核教师?似乎每一类“考官”都有缺陷。如果学校自己考核教师,难以监督;如果官员、专家考核教师,或有腐败;如果学生及家长考核教师,显然也片面。

        在笔者看来,由于资格考核牵扯到教师的职业寿命和饭碗问题,必须设计出公平、科学的考核体系,既不能像过去某些省市以计算机软件来考核教师,也不能完全由某一类“考官”来主导考核。因此,要想科学设计“五年一考”,首先要拿出草案征求民意,尤其是吸收广大教师意见和学生家长意见。

        更重要的是,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由于必须考核,笔者认为要与整个教师评价体系密切挂钩,还要与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密切挂钩。这是因为,教育公平比教师资格更重要。一些教师可能考核过关,但未必公平对待学生,对于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机制,理应借助打破教师终身制这一机会进行彻底改革。

        比如,某些学校和教师对于所谓的“差生”和农村进城孩子进行智商测试、“面试”,就是教育评价机制出了问题。既然教师资格终身制可以打破,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也应该彻底纠正,即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另外,在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同时,还应打破其他人群终身制,如官员待遇方面终身制,也亟待打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