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循序渐进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5-03-2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个体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与未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是对民生福祉的深切考量。这一政策不仅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顶层设计高度契合,还与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法治要求相呼应,充分彰显了该政策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石。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正是这一理念在民生领域的具象延伸,呼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表述,从去年的“普惠发展”升级为今年的“推行免费”,不仅是措辞的转变,更标志着我国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化与实践路径的升级。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在人生起点阶段获得助力,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达到91.1%;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3.6万所,在园幼儿371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90.8%,数千万家庭因此受益,这既是对“民之所盼”的回应,也体现了“国之大者”的担当。2024年,学前教育法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原则,强化了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主导责任,为实现学前教育的逐步免费夯实了法律保障,让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推行不能一蹴而就、一拥而上,而是要徐徐用力、久久为功。我国幅员辽阔,从义务教育的发展来看,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异仍然存在。因此,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立足地区差异制定政策,推动政策分步实施。在此过程中,既要有宏观层面的规划,亦须有落实落细的审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方能在“蹄疾”与“步稳”间求得平衡。只有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才能确保免费学前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目标。
       循序渐进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思维擘画蓝图,把握“时度效”的统一。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同时地方专项债券与社会公益基金协同发力,确保充足资金支持各项事务,通过这一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协同共育的人才培养格局。应加强师资保障,提升质量监管。可借鉴“特岗教师”模式,定向培养人才,完善职称评定和待遇体系,确保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同时应建立涵盖办园条件、课程设置和儿童发展等方面的评估体系,通过师资培训、课程优化等举措,确保“免费”与“优质”并行不悖,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育人实效。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进,既需要顶层设计的魄力,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智慧,从浙江“安吉游戏”的创新探索,到贵州“民办公助”的模式突破,各地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未来,我们应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将政策蓝图转化为民生实惠,让免费学前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从而不断为民族复兴筑牢人才之基、凝聚奋进之力。
       (作者:王鹏烽、刘贵祥,分别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一位化学老师的教育方程式:坚守+创新=桃李芬芳
——记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师狄庆锋
       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洒在一排排试管架上。讲台上,身着白大褂的狄庆锋手持一根玻璃棒,在烧杯中轻轻搅动,深褐色的药液逐渐析出结晶。他笑着望向学生,镜片后的眼神闪着热忱的光。这堂课,他将《中药化学技术》中的提取工艺,化作了一段看得见的“化学叙事”。
自2011年硕士毕业踏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至今,狄庆锋的教学生涯已走过13载春秋。从《有机化学》、《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到《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再到《无机化学及化学分析》,他如同一位“知识架构师”,每年完成182学时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不断突破,并取得优秀成绩。“化学不该是枯燥的分子式,而应是连接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桥梁。”狄庆锋说。
       三尺讲台育匠才:以“化学叙事”丰富课堂生态
       实验室蒸腾着淡淡药香,狄庆锋将一袋材料倒进容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提取工艺四步法”。这是《中药化学技术》的常见场景——他总把实验室变成“故事工坊”,让化学反应成为可触摸的神奇魅力。
       “狄老师的课像破译中药密码的游戏。”2023级一名学生翻开实验记录本,上面清楚记录了每一次实验的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与学习感受。
       在《药物化学》课堂上,狄庆锋常化身“行业侦探”。某次讲解药物合成路线时,他突然举起一份某药企的质检不合格报告:“这家公司因为忽略了一个羟基的位置异构,损失了300万元。”台下瞬间寂静,他顺势展开“官能团空间排布”的立体教学。这种“问题导向+真实案例”的模式,让他的课堂评教常年稳居全校前3%。
       10多年来,狄庆锋积极备好每一堂课,认真撰写讲义和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课后,他主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学生评教和教务督导中屡获好评。2023年,狄庆锋主持的《有机化学》获评湖南省精品在线课程;2024年,《中药化学技术》更是斩获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认证。
       “他总说,化学教师应是中医药文化的翻译者,并以此为教学理念和志向。”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名青年教师感慨道。
       教改前沿立潮头:探索教研教改新范式
       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一间办公室墙上贴着“OBE理念实施路径图”,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间,穿插着“企业访谈纪要”“学生能力矩阵”等便签……这里是狄庆锋用来探索教科研的“前沿阵地”。
       从教以来,狄庆锋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科研,目前主持教研教改课题3项:株洲职业院校学生增值性评价实施路径研究(株洲市社科联职教专项课题)、中医药类高职院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内容体系构建研究(校级十四五规划课题),主持科研课题两项:株洲中药产业与生态养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株洲市社科联课题)、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高专技能型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药学专业为例(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课题),参与湖南省教育厅青年课题1项。
       2021年下半年转岗至教务处后,狄庆锋积极参与学校双高校申报与建设,全面负责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4年里,学校新增专业1个,新增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
       他还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2021年至今,负责学校2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合格性评价及优秀人才培养方案评审工作,近4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合格率均为100%,获评4个省级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学校省级毕业设计抽查及技能抽考工作,创建学校毕业设计“四查一评”管理模式。近4年,该校省级毕业设计和技能抽考合格率均为100%。
       作为学校课程和资源库建设负责人,狄庆锋像一位“体系架构师”。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该校目前已形成国家、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及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共立项省级课程22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
       “教育的本质,是让知识在生命中发生反应。” 暮色中的校园,化学实验室的灯光次第亮起,再度响起玻璃仪器的轻鸣。寒来暑往间,狄庆锋依然在书写他的教育方程式:左边是坚守与创新,右边是满园桃李芬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