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未入北京教改纲要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25

  ■ 追访

  义务教育

  随迁子女已享同等待遇

  对于《纲要》提出的“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东城区东高房小学校长张宏昨日表示,该保障早在几年前就已享受到了,并且逐年增加。

  据她介绍,该校学生67%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目前他们与北京本地学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不但免除了借读费,还免除了课本费。

  “政府财政拨款这几年每年都在增加”,张宏说,她所在的学校属于经济薄弱校,学校发展纯靠政府支持,由于政府财政支持逐年增加,虽然随迁子女占大多数,但学校的经费还是很充足,“政府挺为我们这类学校着想,只要学校有需求,合理的情况下政府就给予支持。”

  ■ 个案

  在京高考

  生在北京难以参加高考

  平平是海淀区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她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她出生前,父母就已来京打工,至今整10年。两年前,她到了入学年龄,正赶上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流动儿童入学。父母花了不到1万元的借读费,让她进了北京一所公办校。

  2010年,北京免除了学生课本费。平平虽然是随迁子女,但跟北京本地孩子享受到了同样待遇。她觉得自己跟北京孩子没什么区别。

  “孩子现在还小,体会不到区别,以后就会感到不一样了。”孩子单纯的想法让她的父亲悄悄落泪。

  北京“一老一小”医保政策平平享受不到,“外地孩子难道就不生病?”让平平父亲难受的是,他在30岁时携妻来京打工,10年来,每月按时向北京交税1000多元。但这些努力仍然改变不了现状。“流动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平平的父亲最不爱听这样的叫法,他觉得这些进京工作的外地人应该被称呼为“北京新市民”。

  听说此次《纲要》提出“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平平的父亲并不是很兴奋,他说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只是政策上些许改变,但实质性的政策一点没变。

  “为什么不能把学籍作为让外来子女在京参加高考的依据呢?”去年10月,平平的爸爸听说北京正在讨论让符合条件的进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他当时充满了希望。当听说该提法在《纲要》中没出现时,他再次为女儿的前途感到迷茫。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