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张峰教授:权威指导2011年高考最后总复习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4-07


        二、忌日夜颠倒。

        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一些考生甚至将复习时间拖延到深夜以至于凌晨,这种做法使自己的思维兴奋点出现在晚上,不利于在白天考试时发挥水平。学生作息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表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做到与高考“步调一致”,有利于水平的正常发挥。


        三、忌恶补家教。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些点拨式的辅导是可以的,但通过家教的“大运动量”恶补练习,未必会有好的收效。给大家三建议:


        1、利用好学习环境,培养上课注意听讲、多作笔记的好习惯,课后要多总结重点知识。


        2、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养成多读、多看、多写的好习惯。

        3、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每天安排好基础课程复习,同时基础知识要灵活掌握。


        说实在的,两个月,对高考来说时间是够用的。我每年都带领我们指导生利用60天的时间提高不少。

 
        高考不但是考学识,更是考应试技巧,更是考心理素质,更是考个人运气…… 所以心态上也要懂得放平和一些,不要患得患失心里太重,你要知道,你去考试是是以自我展示的过程,你需要把自己的所学表现出来。所以能坐在高考考场上要懂得为自己骄傲,要是你能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大勇,那么你就更有理由骄傲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心理的调节很重要,你也要懂得去好好把握和调节,你要相信你会是那个处理得很好的人,有很多人他们比你还要担心还要惊恐,你完全可以有能力做到从容不迫的泰然处之的!

        作为应试,特别是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了,应试技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情况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一般很难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科缺陷和不足,学生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差距在哪里。所以,在学生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己会做的题总在做,不会做的题总在躲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复习备考的效果。关于这个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全国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有的学生已成为我们指导生了。


        全国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原国家考试中心的下属单位,2004年改制为国家级事业单位,是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业务指导、课题实验重点单位,由近百位的中高考备考专家成员、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相关学校的特级教师、中高考命题教师、教研员,众多各省一线专家名师联合打造的全国性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为国培养了一大批的大学人才。随着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及命题风格和命题思路及高考调整和变化,全国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特邀了一大批备考指导专家、命题研究专家,指导考生如何在当今教改及课改的新形势下帮助学生有效的复习,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减轻学习压力、挖掘考生潜能、树立考试信心、积极科学备考。

        由著名专家学者现场指导帮助考生及家长正确调适考生考前的心理稳定及身心健康,信心百倍的决胜高考。并对考生及家长所关心的教育改革及中考新政等热点问题现场解答。目的是让考生高效短期提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有的考生现在在用我们的《2011年高考备考提分系统》,这个系统是《中高考试题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涉及中考及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学科。课题组成员有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相关学校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工;全国及各省地市100多名知名教育专家,一线的初高中特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组成。《2011高考备考提分系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所学课程增多,中心教育专家们在思考高考如何进行,如何指导学生更规范更有效备考的条件下快速提分。《系统》从2004年立项,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大力支持下,中心组织一大批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特高级教师及心理学专家,其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帮助学生有目标的减负备战高考,以考场拿高分为核心,突出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做到让考生考什么复习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缺什么补什么。已达到快速提分的目标。


        第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提高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

         这是你们最关注,常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1、多听老师讲课、获得老师的帮助。

        老师们整天研究讨论的内容就是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也最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所以他们的教学计划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紧跟老师,就基本上能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避免走弯路。

         2、提醒孩子准备几个错误改正本。很多高考状元和成绩优异的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经验:各科都准备一个错误改正本。每次考试,特别是大考之后,把做错的题目以及当时的错误解法抄在改正本上,再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这样一比照,各科的薄弱环节一目了然,抓住薄弱环节就抓住了复习的重点。

        3,不懂就问。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有位理科状元说:多错几题没关系,有什么问题,不要埋在心中,更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去问老师不仅能解决一道题,还可能解决你的一连串(一类)问题。在做练习时,对一些拿不准的问题,要多问。有些问题在别人看来也许简单可笑,但我坚持有疑必问。我不仅注意向老师请教,还经常和同学讨论问题,相互启发,彼此得益。结果在高考中取得了状元。

        4,准确定位,均衡发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要提出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尖子生要确保优秀名校,冲击清华、北大;优秀生保中等名校、冲击优秀名校;以下类推:分别为保普通名校、冲击中等名校;保重点(本一)、冲名校;保本二、冲本一;普通同学能上本一冲本一,能上本二冲本二,进不了本二上个本三专科也不错,进了高校再图发展。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重视基础,训练中档,不搞偏、难、怪题。高考试题要求易、中、难,比例是3:5:2,就是说中低档题占到80%,如果每科能拿住这80%,总分就是600分,所以,要求在复习中要重视基础,重视课本。

         5,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

        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留的作业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做数学题,一会儿背英语,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家长则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

        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时的细节规划。

        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到8点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

        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

        在执行计划时学会放弃。有的学生死心眼儿,比如复习数学时遇到两道难题,卡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思路,却非要做出来不可,一晚上的时间都搭上去了。结果,这两道题没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误了。孩子的情绪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告诉他,把这两道题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计划,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回过头来处理先前的“遗留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

        复习计划要兼顾全面。有的考生对喜欢的科目就先复习,不喜欢的科目放在后头;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强项放在前面复习,弱项的复习受到影响,导致强项越来越强,弱项始终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确的做法是优势要强化,劣势也要弥补。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