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老师的短信是激励还是吓唬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5-11
“本次考试中,除了……5名同学外,其他同学考试成绩还有待提高”
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某初中学校初三班主任给所有的家长发出这样一条短信:“在本次考试中,除了……5名同学外,其他同学考试成绩还有待提高,学考临近,希望家长们多督促孩子,争取再上一层楼。”
“收到这条短信,我心里有些焦虑,但看着已经在努力的孩子,实在不忍心继续施加压力。”一位收到这条短信的父亲说,他的孩子在被点名的5 名学生之外,“除了这5个被点名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家长会怎样着急,学生的日子又怎么过?请老师为大多数的学生想一想。”
“要我说,这个老师的短信不是发得太多,而是发得太少。”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点评这一做法时认为,如此的短信甚至不能传达出任何有用的信息,“要我说,这个老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发一条短信,分析出每个孩子的优势与劣势,提供有价值的复习建议,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
记者调查了解到,誓师大会、搞倒计时、排名在学校中已经不多见了,树目标、写标语,是不少学校激励的方式。“说重了,学生压力太大,说轻了,没一点压力,对考试也不好。”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如此抱怨。
教育人士认为,近两年,中考难度系数已经降低了,难度较大和中等的题目只占到三成,偏题怪题被杜绝,其余七成都是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题目,因此,对于考试发挥来说,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比做难题怪题的能力要重要得多。如今,成才的途径更加多元,学校不要拿一次考试的结果“吓唬”学生,加重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而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劣,查漏补缺,给自己一个科学的定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