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高考录取率”
近年来,高考平均录取率上去了,可是这样“平均”地提高,能反映我们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吗?农村的青少年占我国同龄人口的多数,但在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连30%都不到。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村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和城市高考的平均录取率相差仍很大,贫穷的农村人上大学依然是很难的。
迷信“高考教辅”
高考教辅很多“宣传不实”。资料只是一个助手而已。如果真的只靠一个资料,高考就不是高考了,所以绝对不要迷信任何的高考复习资料,最终上考场考试的还是自己,资料的好与坏只在于自己会不会用。再好的资料不会灵活运用也是无用的。凡是资料,只要质量上没有多大问题,重在自己的自觉性与能力,总能够从中吸取到有用的东西,所以不要迷信这种“解密”、“真题”什么的,心态要放平稳。
迷信“花钱上名校”
招生骗局屡见不鲜,花30万就可以买一张同济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花20万就能上华东师大,10万元进上海大学,如果要进复旦、交大、北大、清华,最低50万……对于花钱就能买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事,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明确表示:这绝对不可能,家长和考生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握着沉甸甸的高考接力棒,很多孩子承担着责任、辛苦、紧张,但是不能被压力压垮。迷信不能让人扬起希望,不能打造理想,面对学习中的困境,考生要用奋斗放飞希望,成功出于勤奋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记得当年高考时,妈妈还去许慎祠堂上了一炷香呢?哎!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们什么都相信,什么都去做。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正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虽说有很多人对这个制度不满,但无可厚非,这是我国目前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了,如果不这么办,不公平的录取将会更多。而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只有拼命去适应它了。——李特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座山上住着一个和尚,周围人都说他算命特别准,有三个面临高考的学生相约去“会会”他。他们三个人来到山上,问大师你看我们几个谁能考上大学?大师伸出一个手指头。高考完毕,他们三个去找大师,其中一个人问,我们三个都考上了,你怎么说考上一个,大师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一起考上。徒弟问大师,那如果都没考上,大师答一个手指头代表一个都没考上。考上两个则代表一个没考上。听了后,会引起很多人的思考。其实高考考的实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和运气,迷信的佐料只会让那些想走捷径的人离大学越来越远。与其挖空心思找佐料,不如脚踏实地做好学习和心理的准备,这样的高考才靠谱才给力才会走的更远。——倪卫校
每一个“高考人”一生都会有一种高考情节,无论你是“超长发挥”还是“发挥失常”,大家都不会忘记高考的样子。而同时我想正如我们经常说着“世上没有鬼神”的话,去上一炷香一样,心里也都明白【高考的七味“迷信”佐料】的意义,却仍然会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马不停蹄的往前跑,因为社会是这样,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不例外。临了,试问,如果是你今年高考,条件允许的话,你会去上一炷香吗?——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