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引发沈城教师、家长关注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8-26

20090826083832.jpg 
  “适当方式”批评学生 老师建议细化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沈阳的教师、家长中产生反响 一些老师称以“适当方式”批评学生让人觉得模糊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亮点

  一是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量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二是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三是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四是强调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比如,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五是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新闻背景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该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

  对宁山路小学的班主任陈红霞来说,娇生惯养的学生如何批评教育,一直是她需要面对的沉重课题。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陈老师说非常有必要。

  对此,有人称《规定》的出台相当于教育部赐给班主任一把“尚方宝剑”,不但可激励老师有更多的热情当班主任,也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

  但也有人对《规定》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出台配套细则,使规定更为完善。

  班主任谈工资:

  更多收获是在精神上

  24岁的彭老师一年前刚刚加入教师的行列,之后成为了一名班主任。由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使得她每天都在忘我地工作着,虽然仅是一年的时间,但彭老师已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的责任之大,以及其工作强度之大。

  彭老师所在的学校是沈阳市的一所高中。每天6时30分,她要比科任老师提前1小时赶到学校,陪学生们一起上早自习。一天中除了上完她所任教的课时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要用于管理她的班级。到了晚上,学生需要上晚课上到21时30分,而大部分的这个时间段,彭老师都要陪着她的学生们一起度过。

  即使是到了周六、周日,彭老师的业余时间仍然有可能被她的班主任角色所占据,因为有时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找家长谈话,大部分的家长只有在周六、周日才有时间,所以一般她会选择这个时间用于接待家长。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彭老师坦言:“做班主任虽然很辛苦,但我们做班主任的工资并不比科任老师多多少,每个月只比科任老师多200左右的班主任费,可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要比科任老师大多了,不过得到的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有一种当班主任的满足感,它会让你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班主任谈批评学生:

  有一种特殊的压力

  在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的陈红霞认为《规定》的出台,非常有必要。

  在《规定》中,让她最为注意的是,“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作为一名班主任,陈红霞说她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可和以前不一样了,家里只有这么一个,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甚至是叔叔、舅舅都捧为掌上明珠,对娇生惯养下的孩子如何进行批评教育,成为了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沉重课题。”

  还有一位班主任老师这样感慨道:“现在的家长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可能会说,‘孩子不好你就教育,随便打’,而现在哪怕是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就有可能到学校去投诉。”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孙绵涛表示,在当今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同时,一些老师特别是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可能会出现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甚至是放任学生的现象。

  《规定》的出台也是为了保证和维护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放开手脚,当然这里也强调要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学生给老师支招:

  批评以沟通为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也有人把“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放在《规定》中表示疑惑。

  身为家长的沈阳市民张志伟表示:“孩子被送到学校,就是要接受教育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作为班主任自然应该进行批评教育,这也是班主任的职责,否则也就失去了学校的教育意义,所以即使没有该《规定》,作为班主任也该这样做的。”

  也有一些老师建议能将《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化,建议对“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中的“适当方式”进行细化,比如如何防止类似殴打、谩骂,还有其他一些不当的方式的出现,仅是“适当方式”会让人觉得有些模糊。

  对于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批评教育方式,恐怕只有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即将走入大学的省实验中学毕业生于静文告诉记者,其实无论是处于小学阶段还是进入中学,作为学生都不喜欢班主任采用带有刺激性的批评方式,不喜欢班主任指名道姓地批评,更倾向于老师能够采用以沟通为主的批评教育方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们更希望能够和他们的班主任成为互相尊重的朋友。

  专家观点

  班主任权益首次详细规定

  昨日早晨,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孙绵涛,在上网时看到了教育部出台《规定》的相关信息。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管理学科组成员、知名的教育专家,孙绵涛曾多次参与国家教育法规的起草和制定。

  当他看到该《规定》的出台时,显得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在以前的有关规定中虽然也曾提到过班主任的权益,但像这次规定得这么具体还是头一次。

  沈阳市南昌中学校长刘庆华对《规定》的出台也拍手称快:“一个学校的校长如果一天不来,可能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可如果一个班主任不来就将出问题,班主任在工资分配等问题上理应得到重视,这样才能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项调查

  七成教师不愿当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繁琐、责任大,缺乏幸福感,调查显示有七成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

  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浦东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呼吁,受到学生爱戴和尊重,可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全国有400多万班主任,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正平指出,没有幸福感的班主任,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就不可能认真刻苦地钻研教学业务、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对于班主任来说,幸福取决于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受到学生的爱戴。”黄正平说。 据《新闻晚报》 

  津贴标准

  大多不过14元 我省将逐步提高

  《规定》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来自于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是:1979年,《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规定了班主任津贴标准,即“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

  1988年,《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除一些地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地班主任津贴标准外,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由于受地域的影响,省内教师绩效工资的差异性比较大,所以目前我省对班主任津贴的发放数额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由各县、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据记者了解,不同的学校,班主任的津贴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班主任津贴只有十几元。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刚刚开始实施的《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就已将“应当逐步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写进条例中。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王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