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苦恼:放假比上学还累
来源:花花网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10-01-27

摘要:教室里不再有“放假了!”的欢呼,不再有“扔了书包咱玩儿去”的快乐

  早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就颁布了“禁补令”,但事实上“假期补课”从未真正杜绝,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让白天补,就晚上补,不能明着补,就暗里补。什么原因,让教育部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让本该享受快乐假期的孩子们东奔西跑在各补...

20100127082233.jpg

  又是一年寒假时,然而,教室里不再有“放假了!”的欢呼,不再有“扔了书包咱玩儿去”的快乐,学生们清醒的知道,有各种“补习班”在“守株待兔”,即将吞噬他们的假期。

  补习班

  如今此类补习班竟公然打着某某校名师字样,招徕家长眼球。

  招揽生源有新招

  反弹琵琶不遮面

  记者日前在哈尔滨市某中学召开家长会时看到,最早守候在校门前的并不是家长,而是散发各类补习学校宣传单的人,他们各自占据了有利地点,家长们一到,立即“围攻”,遇到不接受的就硬塞。三分钟后,还没进校门,记者手里就收到五十多张小广告:××校名师授课,免费试听,××学生光荣考入××省市重点高中……

  各补习班的招生办法也颇具创新,像超市搞促销一般进行“捆绑销售”:前50名报名可优惠15%;团体报名优惠15%;报三科以上者可优惠20%;老学员凭听课证优惠15%.有的家长被这些优惠砸昏了头,报一门也是报,不如来全方位“大补”.

  某家教中心与家长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辅导前)与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辅导后)为准,签订分数合同,辅导后保证有20~30分的提高,否则要么退还一半学费,要么免费上周末辅导班。

  记者在街头散发的传单上看到,很多补习班、家教中心竟然堂而皇之地在传单上写着师资来源都是从哈市各重点中学请来的经验丰富、有独特教学方法的“名师”.

  老师

  假期补课,学生拿时间和快乐“买单”,家长拿金钱“买单”,谁是受益者呢?

  “铤而走险”为哪般

  学校老师有“账”算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辅导班成本并不高,要么租某小学的教室,要么租几间民房,有的甚至在家里“营业”,而这些办班者收取的报酬却相当可观。记者在家长提供的一份寒假补习班招生简章上看到,各个年级的收费不等。初中年级每门课程35课时,以一个学生报四门课来计算,补习费用就高达两千元。一位老师辅导语文、数学两门功课,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到5000元。据她讲,一些专职名师自己开办辅导班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

  在中学生补课的热潮中,名校名师无疑是最值钱的“金字招牌”.一位家长告诉记者,高中一对一补习,名校名师一堂课学费高达800元。

  补课“追星”,让家长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位有着多年补课“经验”的教师说:“假期没有时间去旅游,去旅游得少挣多少钱哪!”

  一位家长很担忧:“如果说补课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课堂不足、提高学习质量,那么同时也表明了老师没有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完成任务。每周七天老师的日程排得这么满,不能很好休息,正常教学中哪能不牵扯精力呢?”

  19日,记者来到道里区一所规模较大的文化学校,该校集文化课补习、寄宿、接送为一体,一天五节课,三节是给学生们补习语文、数学、英语,两节自习课,留给孩子们作寒假作业,中午为学生提供午餐,每人每月的学费是1800元,双休日休息。如果以100个学生计算,去掉各项成本,学校每月大概有8 万元的收入。

  利益驱动使很多学校“萝卜快了不洗泥”.在道外区一家补习学校,记者看到,由于报名学生较多,学校不得不四处网罗英语教师,根本来不及考察一下前来应聘的老师,一听口语差不多就直接带班上课,很多人没有讲课经验。

  学生

  在教师“辛勤耕耘”,家长“无私奉献”的时候,谁曾问问孩子们的心愿?

  “东奔西跑”不得闲

  假期变成“三学期”

  今年刚上初一的李昊很是烦躁:“每天上午不停地写寒假作业,下午去补习班上课,晚上6点才能回家,比上学还忙,不如不放假了!”

  初中二年级学生小恬对记者说,这个假期她每天都有课,英语上了两个班,一个是提前学下学期的课本,另一个是上新概念英语,此外,还要提前学下学期的数学、物理、语文等课,有的课一上就是一整天!连睡个懒觉都不行,还谈什么娱乐?懂事的小恬另有一重压力,看到妈妈耽误了工作,拿着饭盒等在教室门口陪自己上课,她觉得学习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了。

  读4年级的小熙说,他的作文成绩不好,妈妈让他学两个班,一个是作文班,另一个是阅读提高班,此外,他还要去学奥数和英语,背不会单词就不让玩游戏,他简直烦透了。“我最不喜欢放假了,补习班让我的头都大了,每天还是要早起晚睡,没有自由。”

  李昊说,每到放假前,同学们都心照不宣地互相打听“第三学期”咋过?哪位同学如果“补”的少,就会被大家羡慕。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为了避免把假期搞成“第三学期”,需要大家的努力,一方面教育部门及学校需要在作业负担上做“减法”,社会其他部门则需要合力在素质教育层面做“加法”,为假期里的孩子提供更多的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玩法”和“玩的场所”,让孩子在“玩儿”中增强各种实践能力。

  家长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语,就足以让家长们心甘情愿为孩子的补课买单。

  甘掏腰包买“心安”

  辅导不成变“托管”

  “在社会呼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家长表现出强烈的‘增负’愿望绝非无的放矢,因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没有明显改变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面对分数决定升学、分数改变命运的现实压力。”一位在媒体工作多年的学生家长体会深刻。

  孩子读小学期间顶住各方压力,坚持不让孩子进补习班的王静终于“崩溃了”,她说,无数“过来人”警告她,初中老师讲课参照“补习的孩子”的进度,不补的根本就跟不上,这个假期她开始为孩子找补习班了。孩子刚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关先生说,一放假,家长们谈论的话题都是上哪个补习班,一时间,感觉不让孩子补习,假期好像就白过了。

  在一家补习班门口,记者和一位等在门外的家长聊,她慕名把孩子送到不同地点的各种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经常是接了孩子四处打车赶场,大人筋疲力尽、孩子疲惫不堪。“别的孩子都上补习班,我的孩子不去就会被落下。”

   补课 也许不是家长的初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部分家长考虑到孩子 假期 里闲着,在外玩耍不安全,或者整天在家看电视、上网,只能把孩子往辅导班里送。一位给孩子报了数学趣味班的母亲感慨地说,“说实话,我们也不想孩子那么辛苦。白天上班没人管孩子,他一个人在家,我们也不放心。这些班如果负责任的话最好,不行就当找了个‘托管’看孩子吧。”

  记者手记

  年年禁止补课,年年照常 补课 。究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禁补”的硬招、狠招,往往是“只打雷,不下雨”,或“大棒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既然要严厉禁止,就要动真格的,就不能光停留在发一个“禁补”的文件,或是会议的“再三强调”上,应该在提高执行力上用工夫下气力,该出手时必出手:变“不许集体补课”为“谁补课让谁下课”.要加大督查监管的力度,不仅要在系统内组织明察暗访,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全社会都来举报和监督,让违规补课者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旦查实,对学校和老师轻者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评先和晋职资格,重者解除职务。果如此,看谁还敢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