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关爱孩子不是不停唠叨、事事周到不如关爱"有道"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4-06

        莫让“文化场”吞没孩子

       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临近中高考前,因父母对孩子过于关爱,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对孩子造成情绪紧张、考试压力过大、放弃考试并离家出走的考生都不在少数。这些孩子轻则影响考试发挥,重则影响一生的前途。

       可尽管如此,每年一到中高考季,仍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帮助孩子安排生活起居、找辅导老师、带孩子听专家讲座,给孩子带回各种招生信息、小道消息等,把孩子的生活快形成了“文化场”,似乎不这样做就不是一位好家生、负责任的家长。

        对此,甘宇祥介绍,这种情况很让人担忧,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受大环境的影响、考前各种信息的渲染更容易不知所措。而家长的不知所措会令孩子更加紧张,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

       甘宇祥提醒家长朋友,临考前,尽量不要把手伸到考生的学习空间,给考生创建一个相对平和的自然环境。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生成绩的起伏而情绪波动,避免一切可能导致对考生不利的家庭面貌、环境氛围。“联大往届不乏成绩优秀而考入北大、清华等著名院校的学生,我们调查发现,这些孩子都是自主能力很强,受家长干扰的很少。” 甘宇祥说。

       专家提醒:关爱孩子的几个小误区

       误区一:过分保护。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三:过分期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误区五: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倍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晚报记者 吴幸歌 校园记者 田 露)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