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时确实粗暴
他曾拿起酒瓶砸向孩子
我们辗转联系到了宇宇的爸爸陈先生。宇宇的姑妈在盘溪粮油批发市场经营一门市,陈先生夫妇俩便跟着姐姐打小工,在附近租房子住。夫妇俩是四川武胜人,来重庆后起早摸黑打工,靠微薄的工资供孩子读书,陈先生说,他们有个19岁的女儿,在读专科。11岁的儿子以前也很听话。“不是我们不想管娃儿,确实是忙得连每天是星期几都分不清。”
陈先生坦言,夫妇俩来自农村,都是初中文化。他回忆,有时不知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儿子惹事,当老爸的控制不住情绪,想管教管教,也是天经地义。
去年有一天吃晚饭,一家人刚坐下,妻子随口提到老师打来电话反映宇宇没有做作业,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父子两句话就说呛了,老爸抓起桌上一只啤酒瓶朝儿子飞过去。幸好妈妈用头挡住瓶子,但她当即被砸出一道血口子,血流不止,缝了7针。
“孩子现在转变了很多。”陈先生说,事发时学校本来打算开除宇宇,但综合校警、班主任提的一些意见,考虑孩子没有法制观念和是非判断,自控能力较弱,若把他推给社会,将影响孩子成长,农民工父母供孩子也十分不易,学校答应让其留下继续读书。
陈先生很坦诚地告诉重庆晨报记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他承诺改进教育方式,不再使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记者 封璟)
给宇宇和爸爸的几句话
宇宇,你好。听说了你的事情后,有人说,你爸爸棍棒教育简单粗暴,你在学校不听话,家庭教育的责任很大,但是,我们不想去过多指责你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也不想去过多讨论“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这句话。我只想说,为了供养你和姐姐读书,他们每天忙得连星期几都不知道。有空的时候,你可以去盘溪看看爸爸妈妈的工作有多累,作为儿子,你会心痛他们,会体谅他们,对吗?
宇宇的爸爸陈先生,你好。我们知道,在外打工很辛苦,有压力有烦恼,你不可能每天都心平气和地教育儿子,但是,你出来打工,还是为了娃儿能过更好的生活。如果你们夫妻俩忙碌一场,疏忽了对儿子的教育,那忙了一场又是为啥呢?抽空和儿子多说几句话,多沟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