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三学生跳楼自杀 高考艺考双重压力酿悲剧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5-13
从备战艺考到参加艺考,小约就像上满了发条,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妈妈回忆,从2月13日正式考试到2月24日结束中传媒的三试,小约似乎很少睡觉。“每天我睡的时候他都还没睡,夜里醒来迷迷糊糊地看到他还在鼓捣,早上也是他把我叫醒,我真不知道这些天他到底睡觉了没有。”
到现在为止,小约妈妈一直都在深深地自责,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儿发现孩子一直处在极度疲惫的状态、责怪艺考结束后儿子想休息一天自己却只让他睡了半天就把他轰去了学校、责怪自己没能意识到孩子是在走独木桥、责怪自己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到了高中又扼杀他的兴趣、责怪儿子上高中后自己就很少跟他聊天、责怪自己对孩子一直期望太高、责怪自己要求儿子“一定要出类拔萃”……
孩子内化的压力是一个无法看清的心灵黑洞
其实小约妈妈并没有给小约太大的压力,他们夫妇对小约的期望其他家长也会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呢?但是,为什么悲剧偏偏发生在小约身上呢?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忽视一个现象:孩子承受的压力有一些是来自外部的,但是更大的压力是孩子把外部的压力内化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孙云晓介绍,一个人习惯的形成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被动阶段,这时人们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遵从,遵从外在的要求和压力;第二个是主动阶段,这时人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认同,认同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第三个是自动阶段,这时人已经把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完全内化了,行为的动力来自自己。
当到了自动阶段,孩子把承受这些压力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成自己必须、应该做好的事情。“这个力量是巨大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大家眼里的“好孩子”选择了自杀,因为他们更容易把外部的压力内化,当他们做得不够好时,他们更加不原谅自己,他们对自己更加不宽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