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担忧长假让娃养成坏习惯 暑期家长患上"焦虑症"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8-08

      两个月的放任足以让养成的坏习惯“牢不可破”

      虽然家长对儿女的要求并不一样,但收获的结果却相似:家长不开心,孩子厌学。患上了“假期焦虑症”的家长,一到孩子的假期就莫名其妙焦虑起来,他们一方面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一方面又茫然无措,盼望着赶紧开学,尽快把孩子交还给学校和老师才算踏实。焦虑的家长或者像陈双一样“功利”,让孩子从课堂到课堂,或者像梅力一样“疏懒”,对孩子放任自流以至于无法管束。孩子的坏习惯却因此像野草一样疯长,生活没规律,学习没计划,或厌学,或慵懒,或沉迷游戏染上网瘾,让家长头痛不已。

       陈先生是做电器生意的。去年暑假, 陈先生夫妇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儿子,儿子就天天泡在网吧,竟然还学会了喝酒。新学期开始不久,老师就来告状,说他作业不做,经常逃课,还翻同学书包偷东西被当场抓住。陈先生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儿子当时眼泪汪汪地说知错了,谁知两天不到又犯了,还变本加厉地跟父母顶嘴吵架,甚至逃学离家出走。说起儿子不争气的行为,陈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孩子一放假,我就担心,不知道要怎么管教孩子……”陈先生无奈地说。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而这21天是个平均数,一个坏习惯养成的时间远远少于好习惯的养成时间。10余天的放任足以让一个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变得生活没规律,而长达两个月的放任,将让孩子养成的坏习惯“牢不可破”。

       暑期两个月,孩子完全交给了家长,如果家长不尽心,或者培养不当,很可能就让孩子坏习惯缠身。假若以后对孩子的坏习惯疏于矫正,或矫正不力,孩子也许就“毁了”。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看电视和玩网游已经成为学生寒暑假里最主要的消遣活动。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暑假往往就在“一个遥控器+一个鼠标”的单调活动中消磨掉。而青少年自控力比较弱,两个月的沉迷,足以让青少年网络成瘾。受网络暴力淫秽内容影响,有网瘾的孩子往往更易做出逃学、偷窃、打架等不良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孤独的孩子假期玩什么去哪儿玩

       怎样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暑假呢?

    “假期教育应该杜绝功利性,回归其本来面目。”有教育家指出,假期的意义,就在于使孩子从紧张的学习中短暂解脱出来,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放松身心,强健体魄,怡情冶性,全面成长,切忌变成孩子的“又一学期”。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应该利用假期,让孩子走出孤独寂寞,获得身心的全面丰富和发展。

       教育家的话,王芳听进去了,但她反问记者: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大人要上班,家里一个独生子,他们跟谁玩,玩什么,去哪儿玩?

       王芳所居住的商业住宅小区内没有公共的文化场所,孩子的学校也没有组织夏令营。城市的科技馆、博物馆离家远,门票也不便宜,不可能经常去,而且这些场所也不开展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孩子去了一次,也就不想去第二次了。

       王芳特别希望暑假期间,家所在的社区能开展孩子的“托管”服务,哪怕收费她都乐意。这样,家长上班时可以把孩子放到社区活动中心,由社区组织退休教师辅导学生做暑假作业,并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捡拾社区白色垃圾、清理社区小广告等,既避免孩子“放羊”,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热心公益的意识。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