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动
跑步是锻炼意志力
京华时报:为什么让孩子练长跑?
王劭彦:孩子肢体比较灵活,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比较好,就想带他运动,尝试让他冒险。1岁3个月时,我曾鼓励他自己走上防洪堤坝再走回来,没有人扶他。他成功了,自己也很高兴。我觉得他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了,就经常带他出去玩,带他跑步。
京华时报:一开始就要求跑3000米?
王劭彦:当然不是,是循序渐进的。
京华时报:孩子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王劭彦:会鼓励他,有时也会给一定压力。刚开始坚持不下来,就让他中间快走休息,现在基本不用。
京华时报:两年多下来,孩子与同龄人有何不同?
王劭彦:身体上的反应比较明显,不怎么生病,意志力也比较坚强,在幼儿园从未请过病假。
京华时报:除了身体,在智育方面如何教育孩子?
王劭彦:每周会请个大学生给他上生物课,因为生物是自然科学,直接讲授大学或高中的课程。不是让他掌握课程内容,而是为将来做铺垫,我想让他从生物过渡到物理、化学,再过渡到奥数。我不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但英语我从未放松过,每天坚持给他播放《走遍美国》半小时到1个小时,你玩你的,我放我的,让他在玩中学。这是我从《儿童的高级教育》中获得的启发。
□谈质疑
我的方法不极端
京华时报:媒体对您的教育方式报道后,网络上褒贬不一。网上的评论会对您有影响吗?
王劭彦:不会。我愿意同所有的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把我当成反面教材也没问题,有争论才会有进步。
京华时报:有网友质疑训练孩子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对此如何回应?
王劭彦:这种质疑很正常。让孩子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会是什么结果?孩子肯定会做有利于他的事情。孩子是没有辨别能力的,大人应该把他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京华时报:让孩子过早地进行这样的体育训练,是否咨询过相关专家?
王劭彦:没有,但我事先查阅了很多资料。跑步这件事完全不用担心,看孩子的适应能力,绝不勉强。洗冷水澡也一样,我不走极端,达到健身效果即可。
京华时报:有人觉得您对孩子的教育太残酷。
王劭彦:我对孩子的锻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对他意志力的磨练,谈不上残酷。残酷是逼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我没有。只是我的方法可能很少有人用,相对来说显得严格。
京华时报:网上把您与南京“鹰爸”相比,您对武汉“鹰爸”的称谓怎么看?
王劭彦:我的做法是比较鹰派,对孩子确实比较严苛一点。我认为,真正的“鹰爸”应该是孩子教育很成功的人,我担当不起,我就是个普通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改进。
京华时报: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王劭彦:成为一个平凡快乐的人。这里的快乐是广义的,就是让他知道生命的意义,善待自己,善待家人,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他能够做到这个,我想他以后一定会有成就。
■专家说法
适度锻炼有助健康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教授认为,4岁孩子尚处于幼儿阶段,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按正常生长发育,并不提倡进行过度的体育锻炼。孩子在3至4岁期间,可以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和适当的体能训练,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过高强度则可能会对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曹建民表示,孩子不像成人有自我掌控能力,“孩子一兴奋,大人一鼓掌,可能会掩盖很多疲劳感,从而导致过度训练、过度疲劳的现象。”
教育动机应该纯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在“鹰爸”的教育中,家长应该对自己的童年有很好的认识和剖析,才能真正觉察到教育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到底是纯粹的还是对自己过去的补偿。“如果是补偿性的,家长不会过多地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是有利的。如果出发点是纯粹地培养孩子,那么有些开创性的教育方式值得一试。”(记者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