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孩子(我)发挥失常,没进入理想的学校怎么办?”在临近升学考试的这段时间里,许多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这个问题。虽然这样的悲剧预言对孩子和自己的心态无益,但谁也无法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担心和忧虑。更让有的家长焦虑的是,自己忧心忡忡,还不敢跟孩子交流。“孩子自己心气儿高,我们提出这层担忧就蹿火,不是影响考试?有没有什么法子能防患于未然?”
考试失利 想又不敢想的事儿
赵女士: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维持在学校前30名。他也一直想上一个“211”或“985”院校。我也很相信他,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越是临近考试,我发觉自己越担心了。怕他压力太大,发挥不好,会很失望。我现在也不敢劝他不是非上名牌学校不可,怕他认为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相信自己。
王先生:女儿备战小升初可把我们一家人累坏了。各种杯赛孩子也参加了不少,能争取的荣誉也一个不敢错过。现在就看孩子期末考试的成绩了。听说这次考试也会在推荐中占据不小的参考比例。面对有限的推优名额,哪一项都不能落后。如果孩子没考好,就前功尽弃了。一家人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因此我们现在都有些担忧。如果最后失利了对我们的打击都会不小。
怕把鼓励当负担
孙女士:体育考试刚刚结束,儿子的成绩还不错。之前花时间陪他晚上去跑步的功夫总算是没白费。现在就是专心文化课了。孩子的成绩总是不稳定,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能上一个什么样的高中。家长会上,班主任说孩子有希望把状态稳定下来,考个区重点问题不大。但是我更担心的是,老师的话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如果中考正好碰上他状态不好的时候,真就悬了。我真怕儿子把这种鼓励当做负担,最后他自己会觉得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
胡女士:我觉得女儿的目标定得有些高,市五所当然是人人向往,但是也要有相应的实力才行。她现在离那些学校有差距,虽然不大,但是把它们当做目标我还是觉得女儿有些不切实际了。她总和我说同学们都志向远大,自己不能在设立目标这一步就输给他们。可是她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考试,如果考不上市五所岂不是更在同学面前显得没面子。
要不要制定目标底线
齐先生: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一般。一模后的家长会上,老师也说她发挥好了才能够上二本院校的边儿。但女儿一直没有放弃,想圆自己的大学梦。我想如果最后她没考上,就多花点钱让她上个三本。希望我这有个底线可以帮她放松一下心情,没发挥好也不要太难过。也许正是这种心态她就真的能创造奇迹。
周女士:取消了升学考试,感觉孩子更分心了。除了要把期末考试搞好,还要争取各种荣誉。推荐的形式更是把命运放在了别人手中。孩子跟我说她自己真的尽力了,就算没被推荐上重点中学也没有遗憾了。我就安慰她,就算在普通初中读书,将来只要自己努力,也能进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努力也实现不了目标是个伪命题
著名心理专家,心航路中国大教育网创办人,耀华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张丽珊表示,家长和考生们担心考不好,成绩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感觉考得好和考得不好,是在于自己的预期的高度。如果自己的目标科学合理,适合自己,加之学习上的努力,是不存在理想照不进现实的问题的。
家长和考生们与其现在为考后的成绩担忧,还不如抓紧这一段时间审视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现实情况。
第一,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所有的考生和家长都希望进市五所、清华北大。但是自己的成绩和能力符不符合与之相对的高要求。如果是盲目地追求名牌学校,最后势必会看着自己的梦想破碎。
第二,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有的考生的成绩可能符合报考学校的要求,但是这所学校的学风和其他特质可能并不适合自己。譬如一个分数刚刚过市五所的学生,当然可以上这类学校。但是进入之后可能会觉得很累,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合拍,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反倒耽误了自己。如果进入一所比市五所稍逊一些的学校,但是那里的学习环境很适合自己,也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高考中也如此,如果仅仅看到学校的名气,而疏忽了所学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兴趣等因素,也会把所谓的好事变成坏事。大学的学习生活将会变得很痛苦。
第三,目标的制定不能存在攀比因素。还有的考生存在攀比的心理。班上的同学都把目标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那我也不能失了面子,也说一个虚高的目标。而这样制定的目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
因此,张丽珊老师认为,家长和考生们没有必要在考前给自己做考不好的心理暗示,和考不好之后的应对计划。应该在升学的问题上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制定弹性目标。没有必要在一个阶段的升学上做到一步登天,但要适合自己,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同时,目标的制定不能唯一,要有弹性,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区间。
实习生 李欣 漫画 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