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眼中的自己
陈亮坦言道,“在爸爸这个角色中可能我并不称职,并没有特别多的时间陪孩子学习、玩。但是为了弥补,并且多和孩子一起互动,只要我不出差,无论我是凌晨4点或是5点睡的,我也一定会送孩子上学。以后,我会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佳佳。”
●孩子眼中的爸爸
在佳佳眼中,爸爸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不仅让自己住上漂亮的房子还给她买漂亮的衣服,让她吃上好吃的。懂事的佳佳说道,“我知道爸爸很忙,很辛苦,所以一般我都不吵他。我每次努力考满分,不让爸爸为我的成绩烦恼。”
超级奶爸型
主人公档案:李铭,某国企公司员工,育有一女,18个月大。李铭可谓是一个超级奶爸,在照顾女儿方面比妻子还熟练。
●妻子眼中的丈夫
李铭的妻子表示,现在孩子每天见到自己和李铭,总是先叫爸爸,而且也总是先让李铭抱。为此,她很吃醋。
李铭的妻子说,“不夸张地说,李铭比我照顾女儿还细心,每次我们出门,妈咪包是检查再检查,生怕漏一样。由于我工作忙,时不时要加班,所以他和孩子呆的时间比我多。每天晚上他都会讲故事书哄孩子睡觉。”
●爸爸眼中的自己
“最近我也在看《爸爸去哪儿》,我觉得若是等我孩子有那么大了,我一定做得比他们好。早在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就从网络上学习孕妇要注意的事项等,直至孩子出生,我又去向很多当了父母的人讨教经验,换尿不湿、喂奶这些我都十分熟练。”李铭自豪地说道,“不知道我这种算不算超级奶爸?”
亲子互动型
主人公档案:赵俊,某公司员工,儿子睿睿在某中学读书。
●妻子眼中的丈夫
为了避免在孩子教育上有过多争吵,赵俊家在孩子成长上有一个大致的分工,学习教育由爸爸负责,因为爸爸成绩要比妈妈好。妈妈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因为妈妈更细心。
睿睿妈妈说,“在孩子教育这块,赵俊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他将不少时间放在孩子身上,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定期抽出时间搞些活动,如亲子游等。”
●爸爸眼中的自己
“我自认为自己算是比较称职的爸爸,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儿子身上。一般我晚上没应酬了就呆在家。会检查儿子的作业也会参与儿子的学习中,若是他有不会的题目就拿给我来看,我也会就这道题与儿子讨论互动。空闲的时候还会陪儿子一起玩………”赵俊自豪地说道,“如果要打分,我觉得应该至少有90分。”
●孩子眼中的爸爸
在睿睿看来,自己是幸运的。相比别的同学要好很多,自己的爸爸没事总是陪自己玩,比如下军旗、踢球、打游戏等。
虽然如此,但是睿睿对爸爸还是有小小的抱怨,“爸爸虽然很好,但是他有个小缺点就是有点‘独裁’,他决定的事情基本上没办法改变。”
专家建议
一个月抽出一天陪陪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 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老师说,《爸爸去哪儿》提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困惑,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儿了?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光需要妈妈,父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毕竟有所不同。
张老师建议,总是忙于应酬和工作的爸爸们,一个月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们,则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写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记者赵婉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