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家长们为什么要择校?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6-20

[提要]  家长们为什么对择校“乐此不疲”,这封来自湖北省宜城市的读者来信道出了家长们的择校心声。即便如此,仍有一些适龄儿童要转入,而位于市郊的腊树小学、白庙小学、龙头小学、窑湾小学生源不足,校均不到300人,班均不到30人。
 
  每年的六、七月是中小学的毕业季,也是“择校”的高峰期。一直以来,“择校”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择校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滋生腐败和教育不公,因此社会各界叫停“择校”的声音一直存在,然而现实是,“择校”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家长们为什么对择校“乐此不疲”,这封来自湖北省宜城市的读者来信道出了家长们的择校心声。 ——编者

  笔者所在的湖北省宜城市是全国首批“基础教育先进县”。笔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市区小学、初中生择校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年年在禁止,但每年择校比例仍超过了10%。据调查,中小学生择校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为了“上好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往往会让学生家长趋之若鹜。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他们认为教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学校,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舍近求远到自认为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宜城市区有三所初中,近几年考入宜城市一中数量较多的城关中学转入的学生就多,而近两年中考成绩稍差一些的汉江中学转入的就少些。前些年,汉江中学的中考成绩在市区排名第一的时候,从市内、外地转入的学生也很多。

  为了“素质教育”。位于市区中心的实验小学、南街小学、环翠小学属于市直学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管理比较规范,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相对完善,“素质教育”落实较好,比位于城市郊区或乡镇的小学明显有优势,其结果是实验小学、南街小学、环翠小学校均人数超过3000人,班班爆满,80人、90人以上的“超级大班”比比皆是(按照国家标准小学平均班额40人)。即便如此,仍有一些适龄儿童要转入,而位于市郊的腊树小学、白庙小学、龙头小学、窑湾小学生源不足,校均不到300人,班均不到30人。

  为了“就近入学”。近10年来,宜城市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张到1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8万增加到18万;而同期中小学校数量并未增加,中小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空间。教育部门为了落实“就近入学“,一般采用“划片招生”的办法来安排中小学生就读学校,可实际情况是,学生的户口是按家长原工作单位登记的,城市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之后,学生户口登记地与居住地往往出入很大,就近难以入学,导致一些学生被动择校。笔者一个同事现住湖畔人家小区,他的小孩本可以在离他家很近的环翠小学就读,但统一划片时却让他的孩子上了离他户口登记地较近的一所小学,他计划今年秋季让孩子转学。

  为了“照顾”孩子。笔者的一个亲戚叫王军,夫妻两个为跑生意经常在外,很多时候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教育”的劣势暴露无遗,让王军两口子头疼不已,没办法,花了点钱把孩子转入了可以住校的龙头中学。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笔者邻居的小孩叫杨洋,正在读初中,杨洋父亲在工业园区上班,早出晚归,母亲在供水公司上班,原来孩子就读的城关中学没有安排学生住校,杨洋吃饭不好解决,无奈之下,把杨洋转入了龙头中学。

  为了“约束”孩子。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说,孩子娇生惯养,独立性又差,很多家长管不了、管不好;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中小学生懵懵懂懂很容易上当受骗,让家长很不放心。无奈之下,那些采取封闭式管理、住校就读的学校就成了择校的重点了。

  孩子是多数中国家长梦想的承托者,教育几乎是这个梦想兑现的唯一通道,但是这条通道上的,家长和学生却面临重重障碍,“择校”成了家长摆脱不去的烦扰。希望这些家长的声音能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无论在哪个学校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让家长不再为择校困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