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大清华13岁“神童”养成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9-16

  小学时,他参加数学集训队,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会陪读,但他的父母从来没陪读过。父母从小就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所以学习是你分内的事情,我们对我们的工作负责任,你也得对你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他问妈妈学习上的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妈妈不懂,没学过。他就得自己寻找解决方法。阎霄汉的妈妈说,这样培养他独立,“其实是切断孩子偷懒的退路”。

  在八中少儿班的第二年,阎霄汉想参加北京市高中课改项目“翱翔计划”。这个计划遴选优秀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实验室接受导师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妈妈觉得他精力不够,也不太同意。阎霄汉又自己做了决定。他也正是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来福的指导,才做出了日后的“CPI权重变化分析及走势预测”课题。

  在上大学前面临选择时,当父母还在帮他考虑是选择工程类的专业,或者去读中科大少年班,阎霄汉已经自己选择了通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他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从小他就对数字特别敏感,跟姥姥在院子里玩,看车牌号时,没有任何人教他,就会写1~20的数字了;在等出租车的空当,他就能快速地记住路过的车牌号。在上小学前,父母带他去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刚报完菜价,他就能快速计算出饭菜的总价。未满6岁时,他就因获得全国心算一等奖而被破格录取进入中关村三小。读大学时,他自己选择了数学专业,他说,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了数学以后,再往别的方向转都容易。

  自律、专注、坚持

  对于“神童”而言,由于要用常人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他们从小就练就了超强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律、专注、坚持是必备的品质。

  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范书恺上小学时,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学能力,从未报过任何形式的课外辅导班或特长班。他也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自律性来,他父亲的评价是,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绝不拖到下一分钟。他的作息一直非常规律,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高三时,每天都是早上5点50分起床,晚上12点半睡觉,老师的教学步骤他从来不落后,坚持每天都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解决每天的问题。

  在阎霄汉的父母看来,他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专注和坚持。学习时,他总是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小学数学集训队上课时,母亲有次去接他放学,被眼前的一幕大为感动:坐在最后一排的他笔尖停留在纸上,一颗汗珠挂在额前的头发上,竟然紧盯着课本在思考,纹丝不动。但他每学习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必须休息和活动一会儿,以保持大脑充沛的活力和敏锐度。

  从小,母亲就告诉阎霄汉,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刚上少儿班时,因为班里不少同学已经提前接受过化学竞赛训练,因此老师对初中化学讲得比较简略,只花了不到两个月就讲完了。妈妈问他要不要报个辅导班,他说不用,而是自己去请教班里学过化学竞赛的同学。同学介绍了一本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他一口气看了3个晚上,就感觉到“入门了”。这也是他让父母给他买过的唯一一本书。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