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锻炼儿子的自理能力,陈裴三年前用上了付钱做家务的办法,且每一项都明码标价:洗碗1元、拖地1.5元……没想到,前两天,儿子提出“涨工资”,洗一个碗起码涨一毛,否则罢工。
妈妈让儿子买菜
“你一定要给我钱奖励我,不然我就不去买。”
三年前,儿子潇潇上小学后,家住四公里的陈裴觉得该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了。不过,对于如何让在蜜罐里长大的儿子勤快起来,陈裴有点束手无策。后来,他开始尝试“孩子做家务爸妈发工钱”的办法。
洗碗1元、拖地1.5元……陈裴专门制定了一份价目表,希望以此激发儿子的动手能力。“我觉得,这样做既能让儿子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锻炼了他自给自足的能力。”
这样的物质鼓励持续了三年,直到这两天接连发生的两件事,让陈裴对这种办法产生了疑问。
上周,妻子晚上回家做饭时发现一样菜忘记买了,就想让儿子去附近的菜场帮她买,当时她正在忙,就随口叫潇潇拿他的零花钱去买,谁知儿子不愿意了,“你一定要给我钱奖励我,不然我就不去买。”
之后发生的另一件事,让陈裴更加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儿子要求涨“工资”
“我们班上其他同学在家里干活每次最少都能拿到2元钱。”
前天吃完早饭,潇潇一脸严肃地坐到陈裴面前,“爸爸,我要跟你说件事。”原来,潇潇想要提高劳动报酬。“我们班上其他同学在家里干活每次最少都能拿到2元钱,可我洗碗、拖地每次只能拿到一块钱,太不公平了。”
潇潇给陈裴提出,必须要给自己涨工资,“最起码,洗一个碗要涨一毛钱。”这让陈裴哭笑不得,“孩子太小还没有理财的观念,如果提高标准,钱一多,我怕他乱花钱。”陈裴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接下来两天,潇潇干活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并表示每做完一件事情,爸爸要当即付钱。“现在潇潇说,如果不涨工资就要罢工了,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我用付钱的方式引导他做家务的做法会不会适得其反?”潇潇这几天的表现,让陈裴有些郁闷。
孩子变得吝啬了
“这是我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怎么能随便花钱请客。”
昨天下午,重庆晨报记者随机询问了在某小学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发现用这样方法的家长还真不少。十个家长中,有7个家长表示曾用物质激励孩子做家务。
一个家长的意见很有代表性:“我觉得挺好的呀,小孩不爱做家务,不用一些物质奖励不行啊,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另一位家长则表示:“用钱奖励孩子做家务未尝不可,可以培养孩子管理自己财务的能力,有助于孩子未来发展。”
家长宋女士说,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她也尝试过用金钱激励孩子干家务,没料到,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后开始变得小气起来。
有一次,儿子干家务攒了20元钱,他的表妹从西安来家里做客时一起外出游玩,表妹经常主动买饮料请儿子喝,但没见儿子请人喝饮料。“我问儿子什么原因,他却说:‘这是我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怎么能随便花钱请客’。”有了这次经历,宋女士家的尝试很快结束。
观点>
对孩子物质奖励要运用得当
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家肖亨利:
家长光用金钱去鼓励孩子做事是不好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家务是一种交易,失去主动性。家长应该多精神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做家务中获得了什么。比如表扬他们变得更懂事了更能干了,让孩子发现这是为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种学习过程。偶尔家长在孩子表现得很好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物质奖励,比如晚上吃饭专门为孩子加道喜欢吃的菜,不一定要直接金钱奖励。
南开小学校长钱小波: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以金钱的形式作为回报,甚至无条件地增加报酬的额度,教育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金钱的利诱下,孩子将原本就应当自觉完成的事情(如做作业、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也作为索取报酬的条件,就容易形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如果家长缺乏原则,过分强调物质奖励的做法,无疑增加了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使他们对钱的认识走向极端,以为钱是万能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关键在于是否运用得当。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米歇尔·博尔巴:
家务是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报酬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你给钱让孩子做家务,那就相当于告诉他,给家庭做贡献是能获取报酬的。事实上,孩子从中学到的应该是团队合作。作为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并没有报酬,因为这是父母该做的。父母是这样,孩子在家里也应该如此。只有一种情况适合你为孩子做家务付钱,那就是当你觉得那份工作超出了孩子的常规工作范围,并且你也有自己的特殊目的。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想买一个玩具但他自己的钱又不够,那么你可以安排他做一件比较难做的家务。需要注意的是,这件事一定是他平常不做的。
网友声音>
家长陈裴的遭遇,昨天在晨报微博上引起网友议论:
@爱上南岸:关键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物质奖励不宜过多,偶尔奖励是可以的。
@橙色布小丁:坦白说,小时候洗碗,每洗一次妈妈给我一角钱~还真是无限的动力呢~之后学校组织捐款,我拿去了十块,全是一角一角的,那还是小学第一次花那么大笔钱,但是很开心啊,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捐给了需要的人~所以,我觉得适当的物质奖励还是可行的。
@平民教育家:物质奖励容易导致错误价值导向。关键是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和为家人分担的意识。口头肯定而且要和孩子一起检查做的状况,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还差一点。
@JoyroadJoyland:有没有物质奖励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也不会劳而无获,做家长的,自己拿捏分寸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