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家长“夸孩子”或走向极端 一味无底线夸赞
来源:半月谈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5-04
老妈,别那么吝啬夸奖
河北省涞源县 杜丽鹏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懂事的孩子,也能体谅家长的不易。但有一点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就是老妈养育我这么多年,总是一个劲儿地唠叨,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都不记得她夸奖过我。
老妈总是喜欢拿我和别的孩子相比,一张嘴就是“你看那谁谁多有出息,一考就是双百,你看看你!”于是我就使劲向那个榜样学习,但后来老妈对我考了双百视而不见,因为她又关注上了另一家的孩子:“你看那谁多么争气,人家成了三好学生还上了电视,你啥时候也给我长一次脸?”
等我也戴上红花受了表彰,老妈就又不说这个了,她又羡慕起了另外一个孩子钢琴过了多少级、唱歌跳舞拿了多少奖了。如果光和这些“好”孩子相比也就罢了,老妈还喜欢拿我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有一回我们班上的一个“差生”受到了批评,我替他说了句公道话,说他也有优点,就是在学习上不够专心,其实很聪明。老妈没听完,就立刻说道:“是啊,为什么你就不如人家聪明呢?”
我知道老妈是希望我优秀,但不是所有人的优点都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啊!我是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长脸,让他们高兴的,但因为从来都没得到过肯定,我的自信心一点一点没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诚惶诚恐,特别担心做不好,特别害怕老妈再唠叨,可越是害怕就越做不好。
就说学习成绩吧,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全年级第一,可到了五年级后,我的学习成绩逐渐滑落到中游,上了中学就成了差生。我这种状况不能全怪老妈,但能说和她没有关系吗?老妈,您别那么吝啬夸奖好不好?
老师观点
切勿让赞美泛滥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胡玉亮
近年来,“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视角,逐渐为人熟知并接受。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发现并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造就教师自身赏识心态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
“赏识教育”理念其实是借鉴西方的,但我们运用时可能有点剑走偏锋了。
从目前情况看,至少应该“实话实说”,不能让赞美过于泛滥,否则就是撒谎,就是阿谀,孩子也会在泛滥的赞美声中远离谦卑、沉稳与低调。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这种鸦片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只会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而对人的弱点,当然不能赞美,否则赞美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赞美学生也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说一堆大而无当的话,要实实在在,让孩子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
河北省涞源县 杜丽鹏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懂事的孩子,也能体谅家长的不易。但有一点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就是老妈养育我这么多年,总是一个劲儿地唠叨,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都不记得她夸奖过我。
老妈总是喜欢拿我和别的孩子相比,一张嘴就是“你看那谁谁多有出息,一考就是双百,你看看你!”于是我就使劲向那个榜样学习,但后来老妈对我考了双百视而不见,因为她又关注上了另一家的孩子:“你看那谁多么争气,人家成了三好学生还上了电视,你啥时候也给我长一次脸?”
等我也戴上红花受了表彰,老妈就又不说这个了,她又羡慕起了另外一个孩子钢琴过了多少级、唱歌跳舞拿了多少奖了。如果光和这些“好”孩子相比也就罢了,老妈还喜欢拿我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有一回我们班上的一个“差生”受到了批评,我替他说了句公道话,说他也有优点,就是在学习上不够专心,其实很聪明。老妈没听完,就立刻说道:“是啊,为什么你就不如人家聪明呢?”
我知道老妈是希望我优秀,但不是所有人的优点都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啊!我是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长脸,让他们高兴的,但因为从来都没得到过肯定,我的自信心一点一点没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诚惶诚恐,特别担心做不好,特别害怕老妈再唠叨,可越是害怕就越做不好。
就说学习成绩吧,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全年级第一,可到了五年级后,我的学习成绩逐渐滑落到中游,上了中学就成了差生。我这种状况不能全怪老妈,但能说和她没有关系吗?老妈,您别那么吝啬夸奖好不好?
老师观点
切勿让赞美泛滥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胡玉亮
近年来,“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视角,逐渐为人熟知并接受。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发现并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造就教师自身赏识心态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
“赏识教育”理念其实是借鉴西方的,但我们运用时可能有点剑走偏锋了。
从目前情况看,至少应该“实话实说”,不能让赞美过于泛滥,否则就是撒谎,就是阿谀,孩子也会在泛滥的赞美声中远离谦卑、沉稳与低调。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这种鸦片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只会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而对人的弱点,当然不能赞美,否则赞美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赞美学生也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说一堆大而无当的话,要实实在在,让孩子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