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天,“On Call 33天”夏季青少年维权热线集中关注“家庭维权”与“家庭矛盾”两大热点,有年轻家长因为觉得另一半对孩子管教过严要给孩子维权,也有青春期的孩子觉得父母越俎代庖,不给自己自主选择权而产生矛盾。面对这些十分普遍的“家庭冲突”,12355资深心理咨询师陈小亚一一给出了解决之道。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儿童期,孩子做什么都是错?
如果孩子十分热情、乐于助人,家长会担心孩子将来是否会吃亏;当孩子关注自己多于他人时,家长又会觉得孩子是否太过自私。有心理专家表示,在家长眼中,儿童期的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
有一位父亲打进热线表示,上小学两年级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什么都不肯吃亏,妻子已经批评他多次都没用,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他也坦言,因为对孩子较为严格,在家很少表扬孩子。
另有不少家长会通过微信平台反映,觉得另一半对于年幼的孩子太过严苛,总是在指责孩子不用心、不懂分享。
[对策]
让孩子自由释放情感
陈小亚觉得,幼儿园至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需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走出,进入伙伴群体,这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提高感受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陈小亚举例说,比如孩子因为一件事发脾气,家长切忌直接用批评语气说:“怎么又发脾气了,这是不对的。”这样容易给孩子一种“我又犯错了,又惹妈妈生气了”的感觉,慌忙改正无法让他体会“不高兴-生气-愤怒”等一系列情感。
他建议,家长应该让孩子自由释放自己的情感、想法,去感受沮丧、兴奋、开心等各种情绪,尽量使孩子分化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走过这段情感体验期,有意识地去感受丰富的情感,并可以通过词语来告诉孩子这是种什么情绪,而不是马上就指责孩子。”
此外,陈小亚也觉得,一些对孩子过于严格的“专制型”家长,其实是把自身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在他看来,如今不少年轻的家长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缺少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因为自身内心世界不稳定,导致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跟风,要么就指责孩子过错,要么就因为看了一些育儿书而盲目夸奖孩子,这都是造成教育矛盾的一个因素。”
青春期,父母与孩子“战斗”?
自从儿子进入高中后,吴女士和儿子间就像是“仇人”,两人常常产生分歧,“结果儿子不是跟我大吵一顿,就是把门"嘭"地一关躲在自己的房间内不出来,我在门外多说两句,屋里就传来震天响的音乐。”每周都会爆发大大小小的摩擦,越来越难管的儿子让吴女士身心疲惫。
不少父母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力不从心,而十五六岁的孩子还觉得父母管得太多,“选专业要管,发展兴趣爱好要干涉,连交友都要给意见,我一点选择权和自主权都没有。”不少打进夏季青少年维权热线或者通过微信平台反馈的初高中生都有类似的烦恼。
[对策]
培养孩子承担错误勇气
陈小亚表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自我同意性、自主性、亲密性和成就性等四个特征,“其中核心任务是自我同意性,他们的叛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家长此时决不能再用"强权"来教育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与孩子产生诸多矛盾,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模式发生了变化。陈小亚指出,孩子的情感从完全依赖父母转变为找寻“哥们”、“闺蜜”等。
对此,陈小亚建议,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把这样的叛逆当作一件好事,“当孩子不想依赖父母时,这是成长是进步,如果没经历这一过程,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啃老族"。”
而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不要急于与孩子争“是非”,如果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就让孩子承受一下“从非到是”的过程,“让他们去承担错误的后果,这样的成长记忆更牢固。当然如果孩子在学校因为错误被批评,回到家后家长应该肯定他面对错误的勇气,而不是再横加指责。家长这时需要转变角色,做孩子的朋友,永远支持他们。”陈小亚说道。
电话:
12355
61933111
微信:
青春上海
上海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