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国式一年级新生:住校 孩子学会独立 妈妈学着放手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6-10-11


媛媛和小禾,今年9月都升入了初一,两个之前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开始了住校生活。媛媛妈妈和小禾妈妈是好友,一碰面,话题就离不开孩子,孩子入校已一个多月,两位妈妈也开始意识到——以前的生活都是围着孩子转,现在,她们要学着去放手了。孩子刚住校时,媛媛妈妈除了失落就是各种担心,甚至焦虑失眠,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媛媛妈妈欣喜地发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而小禾妈妈发现,上了初中,虽然课业负担加重,但“儿子开始变得独立,也更加懂事了。”
媛媛妈妈:“孩子才住校时,感觉自己成了‘空巢老人’”
开学第一周,媛媛妈妈的生活突然变得没了着落——之前为孩子的事忙前忙后,辛苦却又幸福着,如今孩子住校,自己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倒是被失落、空虚、担心、焦虑占据。她说,孩子才住校时,自己好像成了“空巢老人”。
担心·沟通
每周交流一小时,发现很多担心是多余
媛媛是个乖巧的女孩子,入学前,她还为是否剪个短些的刘海和妈妈商量,“还是不剪吧,等头发长长,用发卡别过去就行。”想到女儿即将住校,媛媛妈妈去商场一次性买了90多元的可爱发夹,“看,扎好马尾辫后,就这样将刘海轻轻捋上去,卡住就行。”很简单的动作,可媛媛妈妈依然有些不放心,“之前都是我每天给她梳头发,现在后悔以前包办太多。”“女儿的自控和自理能力都不行,做事比较拖沓,洗个澡都要半小时,我担心她不能迅速适应学校里的规律作息。”孩子住了校,媛媛妈妈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每天,她不断刷新班级QQ群,期待老师上传更多照片。在照片里,开始媛媛的头发梳得乱七八糟,刘海掉下来遮住了眼睛。后来,梳得有模有样了。
青春期的孩子易叛逆,媛媛妈妈想到了很好的沟通方式——每周五晚一个小时的散步时间,母女俩进行一次不以学习为主题的交流。通过交流,妈妈发现女儿懂事了,很多担心是多余的。有次送女儿到学校,女儿争着将行李箱提上了6楼宿舍,让妈妈感慨。
改善·伙食
提前定食谱,暂时每周给孩子送一次餐
9月21日,周三,虽然才和丈夫为是否该给孩子送饭争论了一番,可媛媛妈妈还是兴致颇高地按计划出门——不久前,她得知很多家长会在周三下午放学后给孩子送饭,改善伙食,所以打算效仿。媛媛妈妈先坐公交到人民公园,接近17:00时去附近餐厅
点餐:一份中份的鸡肉披萨,一份番茄肉酱焗饭——这是女儿上周末回家时点好了的。
拿到香喷喷的晚餐,17:20,媛媛妈妈在人民公园站坐上地铁,17:50到达百草路站,步行到学校。女儿18:00才下课,媛媛妈妈挤到了前排,她想,这样校门打开的时候,女儿就很容易在人群里看到她了。这天母女俩的运气不错,她们在一张条形桌旁找到了位置坐下。“妈妈,你饿吗?要不你也吃点吧。”媛媛一边吃,一边给妈妈讲些学校的事,吃完就匆匆上晚自习去了。
媛媛妈妈说,女儿从小不吃肥肉,有些挑食,不太习惯吃学校食堂的饭菜。她打算,等孩子完全适应住校生活后,就不送餐了。
小禾妈妈:“课业压力增强,孩子还有些不适应”
今年12岁的小禾,就读于一重点初中的重点班,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的学业让小禾有些不适应。但身为一名男子汉,住校的生活似乎带给他更多的新鲜感,“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得更强。”
打针时坚持写作业 有时由妈妈代笔
小禾的妈妈和大多数妈妈一样,孩子住校后多少会担心不适应,“这方面,孩子做得挺好,他说很喜欢学校的生活,和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充实和紧凑。”
以前,对于妈妈的嘱咐,小禾总爱搭不理,而现在,妈妈不管说什么,小禾会有回应。如果妈妈问,“和寝室的室友相处得如何?”小禾会说:“妈妈你不要担心,寝室的内务我都按照要求来,我和隔壁两个寝室的男孩玩得很好。”听到孩子这么说,妈妈感到安慰,“儿子开始变得独立,也更加懂事。”
前段时间,小禾患上肺炎,妈妈每天下午6点接儿子去医院打针,打完针回到家,第二天早晨六点半起床,送儿子到学校。儿子打针时还坚持写作业,有时针打在右手,妈妈在征得老师同意后,由儿子口述,妈妈代笔完成。一次,小禾问:为什么到了初中,会有这么多的作业呢?妈妈告诉他,初中和小学可不一样,作业量和学习难度都会增加。“孩子在这方面还是有些不适应,老师也说,小禾在速度和专注力上还不够,不过我相信他能够战胜自我,取得进步。”
记者手记
请给时间,让妈妈们成长
小升初,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对孩子是,对家长也如此。
小禾妈妈按照学校要求,每周做200多字的记录,记下孩子周末回家时的生活点滴,“孩子的学习成长需要家庭的参与,家长的理念很重要,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改进方法。”我好奇问,如今做了哪些改变?她想了想,说,“以前对孩子包办太多,没有放手让孩子去思考、体验。现在,学着让孩子自己体验欢乐、艰苦,不再代替他去体验。”她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之前从不让孩子做家务,现在,要告诉孩子“妈妈做饭站久了很累,你能不能体会妈妈的辛苦,帮着收收碗筷?”二是以前为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现在试着让孩子自己来做。(■记者段祯)
或许因为是女儿的缘故,媛媛妈妈对孩子生活上的焦虑比小禾妈妈更甚。当她告诉我“感觉自己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好像比女儿还不能适应‘小升初’的角色转变”时,坦率讲,我还有些惊讶。后来,媛媛妈妈把一位心理老师的文章传给我看,文章里写的就是在开学季,家长们因为孩子离家产生的“空巢”心理,出现包括空虚、焦虑、生活出现矛盾等负面情绪。“新初一的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家长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冷静地应对孩子的各种变化,帮助孩子顺利转变角色。”
媛媛妈妈承认,女儿在学校表现得比自己的预期好很多,她说,“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反而是我们做父母的离不开孩子。”
孩子们在长大。也请给时间,让妈妈们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