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为什么会跟你说谎不愿跟你分享生活了?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1-13
熊孩子盗刷父母银行卡买游戏装备或打赏主播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少。至今也没有停止上演!
据悉:徐州16岁的高中生超超(化名)在三个月内竟然偷划母亲40万打赏女主播!
超超是徐州一名高二学生,6月10日至9月22日,他陆续从母亲的银行卡上偷偷划走了约40万元,大部分用于在直播平台打赏一名女主播。超超说,“如果不‘刷’礼物的话,女主播就会很冷淡”。他发现越来越难控制自己,“害怕,但停不下来。”听说那位女主播仍在直播,超超说,“她能继续直播也是一种勇气”。随后他又用手轻打了一下自己的脸,说了句“不要脸”,然后垂下了头。
为什么孩子不敢和你说实话
例如:
推说老师没有发考卷
成绩是自己涂改的
手机弄坏却说是同学摔坏的
如果孩子会说谎,大人应该先自问,为什么孩子不敢在你面前说实话,为什么孩子不信任你?
说谎原因分析
1、为了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处罚
这种说谎现象是学生惧怕权威的批评责骂而导致的,这是学生说谎行为最常见的内在动机。学生从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认知时就发现,说谎有时可以逃避权威,特别是父母、老师的批评责骂。因此,从他们第一次说谎逃避了批评以后,他们就懂得了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避免父母、老师批评惩罚。比如:学生考试时候偷看别人答案;向家长谎报成绩;有学生欠交作业就说作业落在家里忘带等。
2、为了获取满足于自己的利益
这种谎言是学生出于对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编造各种的借口以达到目的。如有学生为了请假编造各种借口,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到老师处请假;或故意编造学校交钱的事实来向家长取得零花钱。
3、缺乏自信,为了满足虚荣,得到肯定
现实生活的过于强调物质性,使学生之间也出现攀比之风。特别是一些成绩一般,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功感的同学,他们就倾向于利用外在的东西来提升自己在团体中的声望,得到同学的肯定。如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有什么好东西,或者是夸大其词。为了让自己在团体中得到肯定,明明知道自己的朋友做错,但为了友谊而隐瞒事实真相,从而维系和朋友的关系。
为什么孩子不跟你分享生活了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爱分享的。
孩子在看网上看到一个笑话,但在我们眼里确实只是再平淡无奇的事情。他兴致勃勃得跟你分享:“妈妈,跟你讲个笑话。”
你也许忙于处理公务,你也许正在打扫卫生,你也许正在打麻将,你也许什么都没干,只是单纯得对树叶不感兴趣,你说:“妈妈在忙,一边玩去。”或者说:“嗯,好,不错。”你以为没有表现出你的不耐烦就是回应了孩子。但那是敷衍,不是回应。
治愈:
当你的孩子很开心的跟你分享某件事物的时候,无论我们对那件事物本身感不感兴趣,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看着孩子,聆听孩子的喜悦。找不到话题没关系,你只要问孩子的感受就够了。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注意,每个灵魂都渴望被倾听。
孩子对你的淡漠,都是源于你一次次的忽视和敷衍。
后来,哪怕你想进入孩子的内心,你就再也进不去了。
回应方式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谈话,他们的回应方式,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对你说“我不想去幼儿园。”你会做什么样的回应?将多数父母们会产生的不同回应大致分为12类,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每批评、责备:不想去是不对的,别扭扭捏捏的,男孩子要胆子大些。
警告、威胁:你不去幼儿园的话,妈妈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
命令,指挥、控制: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规劝、说教: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去幼儿园了,在那里有小朋友和老师会陪你玩,多开心呀。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你先去几天看看,不开心妈妈就接你回来。
说服,逻辑辩论:妈妈小的时候也是一开始不想去,后来就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你也会适应的。
赞扬,表示赞同:妈妈也不想你去幼儿园,那里的确没家里舒服。
贴标签,羞辱嘲笑:没用的小子,连幼儿园都不敢去。
回避、分散注意力、转移话题:宝贝,我来接你的时候,你要我带棒棒糖还是苹果?
安慰,同情,支持:妈妈知道你不想去,不用害怕,别的小朋友也不想去的。
调查、质问:你为什么不想去?
解释、分析、诊断:你不想去是因为还不适应跟爸爸妈妈分开,还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朋友你都还不认识,你觉得害怕是不是?
批评、责备:不想去是不对的,别扭扭捏捏的,男孩子要胆子大些。
警告、威胁:你不去幼儿园的话,妈妈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
命令,指挥、控制: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规劝、说教: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去幼儿园了,在那里有小朋友和老师会陪你玩,多开心呀。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你先去几天看看,不开心妈妈就接你回来。说服,逻辑辩论:妈妈小的时候也是一开始不想去,后来就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你也会适应的。
赞扬,表示赞同:妈妈也不想你去幼儿园,那里的确没家里舒服。贴标签,羞辱嘲笑:没用的小子,连幼儿园都不敢去。
回避、分散注意力、转移话题:宝贝,我来接你的时候,你要我带棒棒糖还是苹果?
安慰,同情,支持:妈妈知道你不想去,不用害怕,别的小朋友也不想去的。
调查、质问:你为什么不想去?
解释、分析、诊断:你不想去是因为还不适应跟爸爸妈妈分开,还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朋友你都还不认识,你觉得害怕是不是?
据调查,超过90%的父母跟孩子沟通时的回应都可以归位这12类中,而当你这样回应的时候,孩子接受到的隐含信息会是什么呢?
比如:
孩子说:“我不想去幼儿园。”
你以上述说服方式回答:
“妈妈小的时候也是一开始不想去,后来就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你也会适应的。“
孩子听到的言外之意是:
你不认为我的感觉很重要
你不能体会我同样的感受
你认为问题在我,而不在学校。
这位妈妈说话很技巧:
有个学生,以往考试物理都是满分,这次却考了96分。拿到成绩后,妈妈并没批评孩子,而是高兴地对孩子说:“儿子太好了,这次考试又帮你发现了一个知识漏洞。妈妈相信你,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你肯定不能答错……”
希望家长能多和孩子沟通,如同对待朋友的方式一样,也要注意方式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