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自己会告诉你,哪些幼儿园不能去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1-15
    这两天爸妈圈里议论最多的,恐怕是某幼儿园虐待小朋友的新闻。
    有些爸妈可能觉得,这样的事情虽然很让人气愤,但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
    但我想告诉你,其实我家孩子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送孩子去了"有名有爱心"的私立园
    几年前,和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一样,我和老公两个人都要上班。
    家里的老人又体弱多病,无法帮忙带孩子。
    更艰难的是,我家还是二胎家庭。
    所以,尽管一百个不舍得,我每次都是自己一边上班一边带娃,“熬”到孩子刚满两周岁,就把他们送去幼儿园“历练”。
    我家旁边就有一家公立市级示范幼儿园。可是公立幼儿园的入园年龄要求是:必须年满三周岁。两岁的孩子,选择只有私立。
    我没有经验,就觉得两岁的孩子,也不指望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就随便选了一家离家近的,规模大的(有自己的操场),教学楼比较漂亮的私立幼儿园。
    哥哥入园还挺顺利的,一开始送去也哭,差不多两周以后,虽然嘴里还念叨“不想去”,但真的入了园也就高高兴兴地接受现实了。
    这里还必须提一句,
    有一次我去接孩子,发现教室外面的空调外机上高高飘扬着我儿子的外裤。
    老师解释说是孩子拉屎拉在了裤子上,所以她就“顺手”把裤子给洗干净了,还给儿子找了一条旧裤子换上。
    我特别感激,因为给别人的孩子洗臭屎裤子,真的必须具备绝对的爱心和耐力才能做到。
    这件事让我当时就对这家幼儿园充满了好感。
    两年以后,轮到妹妹入园,我二话没说就再次选择了同一家私立幼儿园。
    只是老师不同罢了。

    蹊跷的事情发生了
    可是这一次,情况却有些蹊跷——
    ● 第一个蹊跷的地方,是女儿的“不适应期”,和哥哥相比,大大延长了。
    哥哥用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可是女儿,听老师说,每天从早到晚,足足哭了两个多月!
    因为我真的对这家幼儿园充满了好感,所以就把反常现象归结为孩子的个性不同。也许,女儿就是适应力比较差的那种孩子呢?
    ● 第二个蹊跷的地方,是一段时间以后,女儿的表现“反差”突然变大了。
    在家里,她就是个小恶魔。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她会撒泼打滚,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大哭大闹,脾气大得让人恐惧。
    可是,一旦走进幼儿园的大门,她会立刻止住哭声,一步一步地老老实实被大人领着走。
    等进了教室,她的整个身体姿态都会发生变化!她会缩着肩膀低着头,让自己显得小一点再小一点,她走路是顺着墙壁溜边走的。好像生怕老师会看见她!
    对于这种变化,我是怎么以为的呢?
    我觉得,老师真的有办法!女儿在家像大王一样无法无天的,一到学校就听话了。老师教育得法!
    那时候,幼儿园监控系统还没有普及,网上也没什么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报道。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的孩子会和“受虐待”联系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我突然很想回头去看一看女儿的幼儿园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于是,当保安在我背后锁上校园的大门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撒了个小谎,我说:“师傅,我把东西落在教室里了,我得去取一下!”
    然后,我偷偷来到女儿一楼教室的落地窗前,透过窗帘的一道小缝往里面看——校方解释说拉窗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孩子看见窗外的父母,那会让他们哭得更厉害。
    接着,我就看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幼儿园那个年轻漂亮的小老师,正怒气冲冲地拽着我女儿的一只小手,把她在地上拖来拖去!
    而我那个在家里称王称霸,你瞪她一眼都要发脾气抗议的女儿,当时却像最乖巧的小猫一样,一声也不敢吭,只是尽力地踮着脚,拼命迈动小短腿,试图跟上老师的步子。
    但是她整个人的重量,其实都是坠在一条细细的胳膊上的。
    当时窗外的我,心脏差点都跳到嗓子眼外面,生怕多过一秒,女儿的胳膊就会被老师拽断!
    我马上冲去敲门,班也不上了,立刻把我女儿从幼儿园接走。
    而那个老师看见我,只有一秒钟的惊讶,然后立刻淡定地松手走开了。

    看孩子的反应,就知道幼儿园的问题
    抱女儿回家的路上,我终于想明白了——其实她的各种反常行为并不是在无理取闹。因为我的粗心和对幼儿园的盲目信任,导致她白白忍受了好几个月的虐待!
    为什么说是好几个月?
    从小被家人捧在手里呵护的宝贝孩子,一开始面对虐待的时候,肯定是会反抗的,比如哭闹、撕咬;
    只有被欺负成了一种习惯,才会逆来顺受,小心翼翼,期待依靠自己的配合,减少老师对自己的“特殊关照”。
    痛定思痛,我选择把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请善良的家长们一定提高警惕,当你年幼的孩子(特别是他们的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如果出现下列这些症状,你一定要去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的幼儿园——
    1“适应期”过长
    去到一所新的幼儿园,哭是正常的,但不能哭得太久。适应期在一个月之内,还可以理解。如果像我女儿一样,哭了两三个月还停不了,那你就应该考虑给她换个环境。
    我没做过关于适应期的研究,不敢断言适应期太长就一定是因为孩子受到了虐待;但这最起码说明这所幼儿园不适合你的孩子。
    2一进幼儿园就变乖
    孩子在家很不乖,可是一见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那很可能是出了什么问题。
    不是说幼儿园把孩子教得守规矩也成了罪过,我的意思是,你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里有没有恐惧。
    这个道理我以前不懂,在见到真相之前,我还曾经暗暗责怪自己女儿娇气。
    直到后来我把女儿送进了另一所幼儿园。
    一年多以后,有一次我放学去接孩子,进门之前,我又站在门外偷看。
    这一次,我发现女儿正爬在老师的头上揪着老师的耳朵玩。老师也并没有发怒,而是笑眯眯地转身,把她搂在了自己的怀里。
    她再也没有拒绝过上学。

    3拒绝谈论幼儿园生活
    有人以为,两岁的孩子在幼儿园之所以可能受欺负,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
    无良老师就是看准了他们不会告状,所以才肆无忌惮。
    但我想说,即便是最能说会道的孩子,大部分也没有勇气告诉父母真相。
    比如我女儿,因为是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育很早,两岁的时候说话已经一套一套的了,常把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噎”得毫无回嘴之力。
    可是,她从头至尾,从来没和我提过一句自己在那家私立幼儿园里的遭遇,她只是简单地哭喊:“我不要去幼儿园!”
    “为什么?”
    “我就是不要去!不为什么!”
    明明有能力告状,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向父母告状呢?
    因为拥有“告状能力”的同时,孩子也拥有了“明白威胁的能力”。
    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小女孩曾经告诉我说,她们幼儿园的老师会警告不肯睡午觉的孩子:
    如果谁不好好睡觉,一次不睡就用剪刀剪掉他一个手指头!”
    “老师还说,如果我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老师的坏话,就把他的手指头全部剪掉!”
    我突然想到一部美剧,里面想象“法西斯式”政权统治美国,妇女都被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谁不听话就戳瞎眼睛、剁掉手指……
    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样残忍的威胁居然会被老师纯熟地运用到不到三岁的孩子身上。
    “老师说的你相信吗?”
    “相信的。”
    “害怕吗?”
    “害怕的。”
    “那你为什么敢告诉阿姨呢?”
    “因为你既不是爸爸妈妈,又不是爷爷奶奶。”
    在遭受老师暴力拖拽的幼儿园里,每次我问女儿在幼儿园玩了什么,她都发脾气不说话。
    只有一次她发脾气漏了一句:“老师打我!”
    等我细问她又重新保持沉默。
    那时候,我还以为她是为了逃学故意冤枉老师。我想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还要被小屁孩冤枉。
    虽然直到今天我也只能靠猜,但我想,女儿估计是受到过言语上的威胁,不许她“回家告状”。
    外伤容易痊愈,可留在心理上的伤痕,却是更加令人痛苦的。

    4行为暴力
    当初上私立幼儿园的时候,女儿还有这样一个段子。
    有一天放学以后,她满脸无所谓地对她哥哥说:“哥哥,我今天又打了王得胜。”
    哥哥说:“好奇怪啊,他天天挨你打,为什么还可以继续叫做‘得胜’呢?”
    当时我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随后,我迅速调整了态度,严肃地告诉妹妹:“打人是不对的,下次无缘无故再打人,回家我会惩罚你。”
    直到很多年以后,在一本儿童心理学书籍中,我才读到:
    喜欢打人、攻击性强的孩子,可能是忍受/或者目睹过别人的暴力行为。
    好比家暴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喜欢对同龄人拳脚相加。
    孩子的愤怒,需要出口,有时候这样的出口,会是比他们更弱的弱者。
    换了幼儿园之后,女儿再没有无故打过其他人。
    写到这里,心情真的特别沉重。
    想说两句话——
    第一句,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好的,但是只要一个老师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伤害;
    第二句,请每位老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摸摸自己的良心,如果找不到良心,请高抬贵手,干点别的,放过我们的孩子;
    最后,讲几个案例——
    2015年6月,美国爱荷华州的一家托儿所监护视频曝光后,整个社区都惊呆了——视频中托儿所管理员用力推压婴儿,把哭泣的婴儿扣在地摊上,还给孩子嘴里塞衣服止哭……
    随后,美国的一整套儿童保护程序马上启动。结果是这位虐童管理员被判入狱5年。要知道,在很多州,过失杀人也只会判6年。
    2017年10月,一对美国夫妻虐待自己的双胞胎,则被建议判刑13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