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看完这个,你的孩子可能会爱上阅读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1-30
    每个孩子小时候,家长们都喜欢给孩子们买各种各样的书,但是你知道吗,怎样才可以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上阅读,看完这些,你可能就知道了。

    01、找到“味道好”的书
    小时候,我吃一种“宝塔糖”,说是糖,实际是药,打蛔虫的药。不能否认,让孩子乖乖吃药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药做成糖的样子,还有糖的味道。
    还在尝试、接受过程中的孩子,我们推荐的书不能一味强调“品质”、“意义”,我们要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味道好”的书,让书本身吸引孩子。可是,现在有些学校和团体推荐的书,存心是要让孩子厌恶书啊。

    哪些书算是“味道好”的书呢?哪些书适宜在阅读的起步阶段推荐给孩子呢?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下面用五个“一点”来描述大致的方向:
    (1)冷僻词汇少一点
    有心的家长或父母,要事先翻一下书,如果生词量超过30%,当然这是大致的判断,就应该延缓推迟。有的家长给自己正在读二三年级的孩子推荐《安徒生童话》,结果孩子并不喜欢,家长心里就很懊恼和沮丧,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有一些《安徒生童话》的译本非常差,大量的长句子,生僻字特别多,都是一些出版社为了省钱用低廉的价钱雇一些大学生翻译的。
    (2)薄一点
    一般的童书,哪怕是长篇小说,也只在七八万字左右。太长的书,小学生,尤其三四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意志去挑战,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去把握。这一点,例如罗尔德·达尔的书,凯斯特纳的书,都是典范。当然,也有意外,像《哈利波特》,像砖头一样厚,而且是好几块砖,学生照样读得乐此不疲,但这毕竟是少数。
    (3)大道理少说一点
    孩子是一群为了乐趣而去阅读的“厚颜”读者,孩子喜欢的是故事,而不是说教。孩子是不喜欢过分强调道德和教训的书的。张天翼写完了《宝葫芦的秘密》,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对孩子,形象是大于思想的。与书本理性地对话和思考,并乐在其中,是比较成熟的读者的事。
    (4)情节发展快一点
    这些故事不一定要惊悚,紧张、刺激、残忍,但至少应该幽默、有趣、富有想象力,有许多奇思妙想,有比较明显的温情,最重要的,情节发展不能拖沓,节奏要快。因此,那些“深沉”的“诗意”的没有明显起伏波澜情节的作品往往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
    “人物形象鲜明”的第一个意思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应该是类型化的人物,好人就是好人,连模样也很正气漂亮,坏人就是坏人,模样也得是歪瓜裂枣,满脸邪气。“人物形象鲜明”的第二个意思故事里要有明显的主人公,其他人物不能太多,关系不能太复杂。

    02、为孩子选童书你还应该知道的
    (1)最好的儿童故事具有简单的文本、明亮缤纷的图画,以及圆满快乐的结局。太长或太难的书会让孩子感到挫折,甚至可能整个破坏他们对于文学作品与阅读的乐趣。
    (2)挑选童书时,要考虑的最重要事情是,我们在替哪个年龄的孩子选书。比方说,五岁的孩子与三岁或七岁的孩子相比,喜欢且能够理解的书就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的书。
    (3)孩子对于幻想故事的反应是很高兴的──特别是有关动物的行为举止像人类的那种故事。
    (4)孩子喜欢和他们自己有关的故事:典型的童年经验的故事。小男生喜欢关于男生的故事;而小女生则喜欢关于女生的故事。一般孩子不大可能有兴趣阅读或甚至有能力理解关于某些只属于成人生活层面的经验,例如性爱或是职场日常生活的烦闷。
    (5)儿童故事不应该描写像暴力、无礼或不道德等孩子无法接受之行为,因为孩子可能会模仿。
    (6)儿童故事也不应该包含可怕事物的描写,因为孩子可能会吓坏。
    (7)儿童故事应该包含正面的角色模范:角色的行事应该要能够接受,或是得到鼓励。

    03、给孩子找几个书友
    一项对美国南方某大城市里在校的272名11岁到19岁的的男孩和女孩的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之间对文学阅读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
    调查中向这些青少年提了这样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是谁最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父母、友伴,还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回答的结果看,38.9%的学生回答是友伴,33.5%的学生回答是父母,27.6的学生回答是最好的朋友。可见,友伴和最好的朋友的影响是显著的。
    这些家长把一本送给自己的孩子,其它就送给孩子要好的朋友,因为当其中一个孩子对阅读表现出懈怠、厌倦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仍在传递着对于书的正面积极的态度,这种对书的正面积极的态度反过来会影响所有人。

    南昌一个校长,也在推广儿童阅读,可是她自己的女儿对阅读的兴趣一般。想了种种办法,效果都不明显。后面她在中午时间开设了一个阅读社团,把高年级的几个酷爱阅读的孩子召集在一起聊书,她利用了自己的“校长职权”,让女儿也加入其中,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女儿对书的热情在迅速提升。
    关于“群体动力学”,我们可以把群体扩展到老师。一个老师对于书籍和阅读的挚爱和热忱,会在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时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学生,从而转化为开启学生阅读热情的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