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陪娃写作业,“吼妈”竟逼得爸爸喝农药——好好说话不管用了吗?
来源:搜狐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1-30
    这不是段子!这不是段子!!
    陪娃写作业竟然又爆出新高度——

    最近大热剧《急诊科医生》里,有个案例是一名母亲责备孩子考试没考好,孩子愤然食用百草枯中毒身亡,母亲后悔大哭,让人感慨不已。
    没想到,在现实生活里,类似桥段真的上演。这次,喝下农药的不是孩子,而是父亲。
    教育孩子
    用“文”还是用“武”
    夫妻产生分歧
    “医生,医生,快出来帮我一下……”11月22日晚上6点30分左右,一位满脸泪水的中年女士急匆匆地冲进义乌市復元医院急诊室,一个劲儿地大喊着,“我丈夫喝了一大口农药,现在在车上,赶紧帮帮我!”
    闻言,急诊医生护士们立即推着抢救床,将男子接进急诊室。只见男子脸色苍白,手脚无力,整个人十分虚弱。急诊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洗胃等紧急治疗。
    原来,夫妻两人在教孩子做作业时,妻子钟女士因女儿字迹难看斥责女儿,丈夫楼先生认为教孩子要慢慢说道理才行,不能用“武”解决,而妻子则表示,好好说话,根本不顶用!争吵后,丈夫一怒之下,竟喝了一大口农药……

    为什么越来越容易发脾气?
    身边当了妈妈的朋友曾说:“生孩子以后,我再也做不到心平气和,跟孩子好好说话,他根本不听,冲他吼了他才愿意动起来。所以,好好说不管用,吼甚至打才管用!”
    因为用正常的语气说话,孩子不听不动,非要大吼大叫,孩子才动一动。所以,吼叫看起来似乎“有效”,于是家长逢事必吼,而孩子则在吼声中越来越麻木,不是选择性屏蔽,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这样的家长,往往习惯不停地重复发指令,或是言语中各种负能量——指责、抱怨、挖苦、打击:
    你看谁谁谁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香了!
    就你还想干嘛?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估计上面新闻里的妈妈就是这样说的——看看你写的字,跟鸡爪子抓的似的,真难看!
    难道你批评了、打击了孩子,他的字就写好了吗?
    想把字写得好看本来就不是朝夕之功,而是要从小开始练字,持之以恒。当妈的不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培养孩子练字的兴趣,而是在一件你眼下根本无法改变的事情上指责孩子,除了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家人的反感,又有何益?!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他们渴望被尊重,也应该有被尊重的权利。父母动辄对孩子大呼小叫,其实是自己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和附属品,让孩子成为自己发泄情绪的出口。
    当你把你不理智的情绪倾泻在孩子身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很可能给他们心灵上留下永久的阴影,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吼孩子有害而无一利
    1. 吼孩子只是一时有效
    人的大脑有一种逃生机制,一旦遇到可怕的事情,大脑就会启动逃生机制,时刻准备着逃避。当孩子听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吼叫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逃避。
    所以当家长们责骂完问:“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孩子最快的反映就是:“不会了。”因为他正因为家长的吼骂而痛苦不堪,只有“听话”才能够让这场噩梦停止。
    但是事实上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听进去。如果你总是用唠叨甚至通过咆哮来威胁孩子听话,最后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在你说第一遍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只需要等到最后通牒,听到歇斯底里的咆哮声时,才确定自己必须行动了。所以下一次再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家长会更加生气,吼骂得更严重。父母、孩子双方,都是这一场吼骂战争中的败者。
    2. 吼孩子是一种负面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你每次遇到问题都用责骂吼叫的方式时,孩子也会把这样的坏习惯学过去。这些负能量被孩子吸收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心理、生活和学习。
    如果你发现孩子脾气很差,那么一定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平时遇事也十分的暴躁。如果不想孩子变成脾气差的人,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平和的人!

    3. 吼多了说话不再有力度
    教育孩子靠吼,孩子就会产生免疫,吼骂的效果也会收效渐微。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
    习惯性吼叫还会有一个更可怕的后果:让孩子分不清事情的严重性。不论大事儿小事儿家长都是一顿吼,所以孩子心里面会觉得:不管是没做作业还是偷东西,事情的严重性都是一样的。每天都吼很多次,孩子根本分不清楚哪个错误更严重。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妈妈的心情像天气似的有好有坏,举个例子,我朗读声音轻了,妈妈就会在旁边‘响点,响点,再响点!’要是我没改正,她的声音就会由轻到响,最终,暴跳如雷,屋顶都要掀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变得心软如云,开始给我慢慢地讲解题目了。”——上海徐汇区二年级小学生黄巽
    “对于妈妈是否陪我写作业,我一直处于一种十分纠结的状态。一方面,碰到难题时妈妈在旁边,我觉得心安。另一方面,对于妈妈不定时的狮吼,我又觉得胆战心惊!当妈妈开始关窗、我的全名被叫起时,证明我的问题又严重了……瞧!这一幕又上演了!”——家住普陀区的杨凯晨小朋友

    当孩子犯了小错,或者有自己的想法不听我们的建议时,我们常用吼叫来威慑孩子。
    但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的一个弊病。
    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这样带着情绪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最无用的。
    如何教,才能让你一说就管用
    家长好好说不管用,吼甚至打才管用吗?
    不!!学学亲子交流的方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可以永远不用说两次,就让孩子乖乖听话。
    在此分享一位有着四十多年家教经验的、英国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的“永远别说两次”法,教我们如何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地对待孩子时,让孩子能够好好听从父母的指令。
    当我们告诉孩子做某件事时,首先确保孩子准备好听你讲话。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以后,就不要重复唠叨。如果孩子没有按你的方式去做,告诉他需要承担的后果,让他自己抉择孰轻孰重。当孩子有行动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完成以后,更要充分地肯定、赞美。
    比如,很多家庭的常态是:孩子早上赖床,家长反复叫都不肯起,直到家长看到已经要迟到了,情不自禁咆哮起来或是动手掀被子了,孩子才确定自己非得起来了。
    如果采用“永远别说两次”法,家长要做的就是:首先确定孩子已经从昏昏沉沉的梦中醒来,能听见自己的话。然后用坚定而清晰的语气告诉孩子:你现在必须起来了,我不会再叫第二遍!如果你因此迟到,你必须自己承担责任。让孩子有一两次因为没有及时起床而迟到挨批评的经历,相信下次你一叫孩子,他就会很快爬起来的。
    教育孩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和孩子沟通是门学问,家长们要用心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去尊重,才能真正融入他们的内心。
    用温柔的力量代替怒火,你会发现愤怒不堪一击,而温润的态度、和善的语气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曾经在介绍育儿经验时说: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越是情商高的父母,越懂得耐心、冷静、有智慧地跟孩子好好说话,不但孩子乐于接受,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还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自觉行为。
    而父母的这种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孩子,让孩子也学会控制情绪,跟别人好好说话。这一点,恰恰也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
    人非圣贤,父母在与孩子朝夕相处中难免会被鸡毛蒜皮、柴米油盐耗尽了耐心,不自觉地不能跟孩子好好说话,这是人之常情,不必过于自责。
    但是作为父母要知道的是,与孩子好好说话,目的不是仅仅让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听懂父母,从中得到触动和感染,激发自身的能量,从而更好地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