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番茄炒鸡蛋引发朋友圈争议,无数家长反思这样的教育是对?是错?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1-07
最近有一个微电影
疯转刷爆了朋友圈和各个群....
赚足了所有人的泪,煽够了情
(呃~~~此处应有视频……)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从未离开过家的男孩,在独自一人离开家到美国留学。
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上,准备给朋友们准备一道中国菜——番茄炒蛋。然而第一次离开家的自己,对于做菜一窍不通,最后只好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母亲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父亲和母亲大半夜的爬起来,跑到厨房去把炒菜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录成视频,发给儿子。最后,男孩做出了满意的西红柿炒鸡蛋,他的聚会很成功,朋友们也都很开心。
直到最后有人问起中国和美国的时差,男孩才恍然醒悟,他发消息的时间是国内的凌晨4点...
一道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的西红柿炒蛋,让很多家长、幼师、年轻人都纷纷表示看着看着,鼻子就酸了,心也好像都要化了 ……
总有人会把你的微不足道,当成是头等大事;
总有人三更半夜爬起来帮你找东西,然后告诉你自己早就已经睡过一觉了;
总有人每天晚上都舍不得关手机,开着手机提示音,只为了可以等到你发来的消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个人,正是你的父母。
对于这件事夸的很多,感人、催人泪下、朋友圈疯转,但是Yoyo同样发现,骂声也很高.....
一个起码高中毕业的当代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番茄炒蛋都不会做,早不做准备临时抱佛脚,甚至不知道使用搜索引擎,不知道自己寻找解决方法,有什么事儿第一时间找爸妈。
看完了网友的评论,Yoyo也仔细想了一番,这真的值得感动吗?!
半夜向父母求救,父母辛劳付出,感动背后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是的,教育是场修行。撒手不管的散养肯定不负责任。但是管得太多同样会有问题,因为过犹不及。在管和不管自己,把握好平衡,正是为人父母需要懂得拿捏的分寸。
之前有个在网上很火的词,叫做“巨婴”,即成年人具有婴儿般的行为模式——依赖父母、无自主能力、任性、自私、脆弱……
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多见。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中国有太多会被这种广告感动的父母。
巨婴之症结不完全在于巨婴本身,而在于养育出巨婴的父母,归根结底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大家都越来越愿意给孩子花钱,舍不得让孩子过“苦日子”,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或保姆代劳。
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孩子们根本得不到锻炼,也不需要具备生活技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好了,有爸妈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广告里那种出了国什么都不会,还是要让爸妈来擦屁股的“巨婴”。
Yoyo在想,大概天底下的父母都太"懂事",太为儿女考虑了。想让你回家,又怕你在路上奔波;想见到你,却说回不回都没关系。即便孤独如海,父母首先想到的还是不给你添麻烦。
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每一步都帮孩子走。父母的爱应当有一个边界:不要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成长。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教会孩子养成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让孩子建立起独立生活的能力。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赚了你的眼泪了吗?
欢迎留言告诉我~
最后
一份番茄炒蛋手绘攻略送给你
记得,珍惜这份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