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你口口声声“为了你好”真的对孩子好吗?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北京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施“课外活动计划”,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带着学生去地里学农,去各种生产基地参观……想让孩子了解更多非书本上面的知识,增强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是一个个只会考试的“书呆子”。
可还是有许多家长认为,要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这些活动占用了太多学习的时间。于是乎,学习的压力从学校很自然地转移到了课外。给孩子报大量的补课班,孩子的课后,周末,节假日都要在辅导机构度过。连早教行业也是格外火爆,最小的可以从三个月就开始了。
▼
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人家孩子都在报班,我家孩子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想法。
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大家都争抢着报班,很多机构出现了一位难求的局面,上学期甚至出现了深夜排长队抢报的局面。所有人都在上补习班,不爱学习的、成绩差的学生在上补习班,爱学习的、成绩好的学生也在上,而且往往都自己要求家长给自己报班。
即使老师不推荐,也会主动打听哪位老师或者哪个补习班比较好。孩子自己感受到来自周围同学竞争的压力和对升入更好学校的渴望,害怕别人学了的自己没学,想多学一点儿是一点儿。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休息,放假、周末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学习而已。
他所喜欢的音乐,变成了考级,升学的优势;
他所喜欢的美术,再也不是想到什么画什么,而是要务实,画什么像什么……
长此以往,渐渐地出现了一个词,叫做叛逆。
总有家长和我说,孩子大了管不了了,说什么也不听。
可原因呢?归结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迎来了叛逆期。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叛逆期不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他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所以才能明目张胆地与家长对着干了呢?
小时候他们不喜欢这个事情,可是父母要求这么去做,反抗无效,或者说反抗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他们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
有多少家长,在报班的时候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他们不想上,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报名呢?有多少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好,就以为万事大吉,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呢?
种类繁多的辅导班,与其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如说是安抚父母的焦虑。
▼
为了你好,我就不必焦虑
朋友圈常见吐槽是:养孩子压力太大了!
这些妈妈,奶粉要买进口的,早教要去全面发展的,小学要上私立贵族学校…哪怕家庭条件不好,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记得看过一个荣获64项大奖的公益视频《Alike》,分享给大家——
爸爸每天六点就叫孩子起床,两个人一脸困倦和无奈,也要忍着去上班、学习。一个瘦小的孩子却要被强迫的背上一个比自己大几倍的书包,低着头一脸落寞的跟在爸爸后面。
当他们路过一个公园,小主人公听到悠扬的小提琴声,他深深陶醉其中,本是满脸的灿烂笑容,却被爸爸一把拽走,又换上了一脸的失落…
作为一名老师,每次看到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就特别心疼,我真心地呼吁:孩子不仅仅需要升学,更需要一个能给他心灵力量的快乐童年!
▼
当你完全无惧时,
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并不是所有的课外班、补课班都是对孩子真正的好,胖胖老师想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1.换位思考
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你小时候一定会抱怨家长不理解你,没有给你充分的空间。而如今你也身为人父或人母,多多换位思考,不要让你的孩子,重蹈覆辙。
2.平等沟通
如果你和孩子平等沟通,你会发现他们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他们渴望学到新东西,探索新世界,他们并不是抵触报班,有可能抵触的是你强硬的态度或是盲目的报班。
3.兴趣出发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关注的点都不太一样,兴趣点也不同,找对兴趣方能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