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她是我孩子!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 棍棒底下无孝子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22
 看到这组图片时,我哭了。

脸上新伤旧伤没停过

半边头发没有了

耳蜗伤痕累累

十只手指满是伤痕
    前几天,科普群里有位妈妈发来这样一组图片,说是发生在湖南长沙的真事,孩子长期处在被殴打、虐待和谩骂的状态。单看这些图,我的眼泪就已经忍不住了。后来,知道孩子的伤都来自她的亲生母亲,同样是母亲的我愤怒又心疼。
    这事被曝光,是因为有业主发现这个小女孩在滑梯旁边不肯回家,所有孩子都走了,她仍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
    她不敢回家。
    这位业主才注意到,孩子满脸是伤,“孩子脸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耳蜗有血痂,左半边大面积秃头,头发似乎被人拽断,十根手指也没有完好。
    小女孩被打,不是因为调皮犯错,跟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因为这位妈妈和孩子奶奶有矛盾!所以妈妈把怒火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歌里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人们在说:“没有父母不爱子女,打是亲骂是爱。”
    是真的吗?
    我们总认为虐待孩子的都是外人,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在跟进幼儿园虐童案时,一位在检察院工作的朋友曾说,其实相比幼儿园虐童,超六成的儿童虐待是发生在家庭里的,而    且这种虐待往往频繁、持久、又难见光。即使曝光出来,情节较轻的,也只是批评教育施暴者或者出具告诫书就算了。
    想起我的一位叫芳芳的读者曾这样问我:
    “年少时家暴了我十年的妈妈,突然来质问我‘你为什么不孝顺’?!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从5岁开始,我就是父母发泄的垃圾桶。”芳芳说,“爸爸事业失败,把气撒在妈妈身上,妈妈就把气撒在我身上。我妈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她永远忘不了那天,那天是噩梦的开始。
    那天她爸爸又喝醉了,回来就和妈妈发生了争执,他们吵得面红耳赤,不停砸东西,后来还动起手来。
    她偷偷从门缝里瞧,爸爸扯着妈妈的头发打,还试图用毛巾勒死她。她吓懵了,迅速打开门,挡在爸妈中间,求爸爸别打了,换来的却是劈头盖脸一巴掌。
    她被扇倒在地,冰凉地上满是碎玻璃渣。
    爸爸打完人气呼呼离开了。
    妈妈还坐在地上哭泣。
    5岁的她躺在玻璃渣上,疼到忘了哭。
    可是,噩梦没有完。当她忍着疼爬到了妈妈身边时,妈妈却把对丈夫的气都撒在了孩子身上。妈妈一边连扇她几巴掌,一边嘴里不停咒骂,让她跟着那不成器的爸爸滚。
    那一年,她5岁,小小的身躯是爸爸妈妈争吵时最便利的发泄桶。

    一周后,爸爸醉酒后失足淹死了。
    家被追债的人搬空了。
    妈妈带她搬回了外婆家。
    那之后,妈妈完全变了。任何一件事都会成为她打孩子的理由。
    也是从那时起,夏天时她从不敢穿裙子,因为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在学校里也不敢和同学老师太亲密,因为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遭遇。邻居倒是碰上过几次,偷偷问她时,她也不敢说。
    她害怕说了后自己会被打的更狠,更害怕说了后连这唯一的亲人也失去了。
    她一直忍着,忍着,就这样忍了10年。
    15岁那年,她第一次反抗了,却换来有史以来最重的一次暴打,手腕粗的木棍都打断了。
    她摔倒撞上了茶几,晕了过去。在医院醒来后她才得知,原来即使自己晕倒了,妈妈也没停止殴打她,还是邻居听见动静,才拦下来把她送进了医院。
    而当她从医院回家后,才发现家里已经空无一人,妈妈就这样“失踪”了。
    那一年,她15岁,没有了妈妈,也没了家,但她感觉到的确实轻松。

    直到十几年后,“妈妈”突然出现了。
    见到那个消失多年的妈妈,她身体发抖,那种害怕的感觉重新将她淹没,无力挣扎。
    原来人的身体真的是有记忆的,它会把每一次伤害都融入血液里,传到心脏传到大脑,看似已经消解无形,但其实永远不会消散。
    原来一切并没有过去,那些自己默默舔舐过、以为已经愈合的伤口会在那一刻再全部裂开,
    原来她还困在5岁的那个冬天……
    她拒绝接回妈妈。
    众目睽睽之中,妈妈抓着她的衣领质问:
    “我是生你养你的人,当初谁也不要你,只有我肯带你走。
    我是你妈妈,为什么现在我老了,你不孝顺我?”
    ……
    一时间,所有人都来指责她这个“不孝子女”。
    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到现在都不觉得自己错了?为什么所有人都要用道德来强制我去孝顺她?10年啊,我被打了10年啊!谁活该被虐待,哪怕是一只猫,一条狗。”
    她问我,“是不是终其一生,我都难逃出妈妈的魔爪了?生我养我,所以可以尽情虐我?”
    她今年已经33岁了,还没有成家。不是因为没遇到好男人,而是不敢迈向婚姻。因为关于婚姻,关于家,她有太糟糕的记忆。
    她很害怕,害怕自己的老公会突然有一天变了性格,害怕原本幸福的家庭会遭遇波折,害怕家暴会在自己的小家庭重演,甚至害怕自己会不会遗传了暴力基因,最终变成了和妈妈一样的人去虐打孩子。
    于她,家是一个恐怖的存在。
    父母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家一直是一个充满着美好和温暖的词汇,是在外面碰了一身伤后能安心的疗伤的地方。它是避风港,给了我们安全感。
    而家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和我们最爱的人。印象中他们该是无论什么时候都站在自己背后,有时会站在我们前面,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人。
    但为什么,家庭也可以成为施暴的场所,本该最爱的家人,却在我们卸下满身盔甲后,猝不及防地朝我们挥刀相向?

    根据心理学分析,打骂孩子常见的心态包括:
    “我生我养,我想打就打”
    ——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
    不管是长期被挨打的小女孩,还是分享自己和母亲故事的读者芳芳,她们的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他们觉得孩子是他们生的养的,就有权利决定孩子的一切,甚至是随意地打骂虐待,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这样辛苦,都是为了你(孩子),你有什么资格对我不好?”
    “吃我的穿我的,还不能打几下了?”
    “我养儿子就是为了防老啊,现在竟然就不听我的。”
    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有一期来了两位退休的高龄教授,他们的儿子23年前留了一封断绝关系的信后就再也没有回家。
    儿子小海在留下的绝交信里写道:由于你(指父亲)控制和操纵我,所以我决定和你,和你的家庭,和你的亲属网断绝一切关系,从此我就是一个有人格尊严,能追求自己自由生活的人……

    节目现场,这位 84 岁的老人说道,“我不该以家长自居,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对他的身心、生活、事业,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危害,我现在深深向他表示道歉。”他希望,可以找回儿子,跟他平等相处,与他成为朋友。
    但是儿子最终没有回家,他说:我不想回去,回去就会想到曾经的痛苦,看不到他们,我就能淡忘。
    和小海的爸爸一样,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而不自知的父母有很多,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终生都会活得小心翼翼,无法真正的忘却自己曾经的遭遇。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笃信棍棒打骂教育
    在很多父母眼里,“打”是最方便的教育手段。前两天,河北邯郸市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求警察将妈妈带走进行教育,因为妈妈教育手段就是打。

    孩子给警察写信求助信
    信中写道:
    “警察叔叔们,我是一名无助的五年级小学生。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喜爱的爸爸,我喜爱的妹妹……我最讨厌的是妈妈。因为她总是打我。她在我写不好作业时、在我吃饭不好时、在我人纪(际)关系差时,在我太依靠别人时……都在使用殴打、暴打,打的我鼻子出血……”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遗毒之深,我们都感同身受,但当问到为什么?支持棒棍教育的家长们,理由都出奇相似:
    孩子不听话啊,打一顿就好了;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打过来的啊,也没见有什么不好的;
    我小时候经常被老妈拿着鸡毛掸子追着打,现在就打孩子几下屁股算什么……
    打他也是为他好啊,我也不是真心要把孩子打坏,就是让他长点教训
    ……
    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孩子“弱势”,所以可以轻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要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客户,尊重陌生人,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身边那个看似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我们照顾指导的孩子,也需要尊重。
    你知道你打孩子的样子吗?
    很多时候,曾经经历过棍棒教育的人,很有可能也会变成棍棒教育的承受者,因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正常的、合适的表达爱和感情的方式,当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面对内心的挫败、为难和压抑的时候,拳头和责备,似乎成了唯一的出口。
    这个暴力的发泄的出口,有可能是身边的爱人、也有可能是弱小的孩子。我们曾经视之珍贵的人,却成了施暴者发泄的工具,这是多么可悲可怜的事情。很多打骂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教养只能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内心的脆弱和极度地缺乏安全感。殴打、谩骂的背后,是父母的无能。
    养育孩子,是我们为人的重生之路。如果你曾经接受过父母的棍棒教育,你也能理解的那份恐惧和颤抖,但不意味着,你要让这种折磨再一次在你的孩子身上重演。
    曾看过一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公益短片,片名叫《不要让孩子感到恐惧》。片中是孩子们无声的呐喊、恐慌、害怕和胆战心惊,捂着头,生怕巴掌落下来的样子,折射的是每一个被打骂过的孩子的阴影。

    我们终究还是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再生父母。选择与过去和解,发誓不在自己孩子身上重蹈覆辙的人,需要莫大的胸襟和勇气。这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正是因为有决心不让童年承受过的悲剧,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才可以真正地给自己的人生赠予力量和信仰。
    我当然知道,童年受过的伤并不会消失,那些都是伤痛带来的烙印,是暴力留下的种子,也许是很多父母一生都要承担的重量。但多生气,都请放下对孩子高高举起的手臂。
    放下的过程很艰难,但放下的背后,恰恰是父母最珍贵的力量,也是父母可以传递给孩子的真心:
    孩子,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为了你,让伤害到我为止。
    我不会再让过去的痛和恐惧,再一次出现在我的孩子身上。
    编辑 | 小小鱼儿
    萌芽的话
    很早之前,在香港和陈禾老师讨论教养之道的时候,我们俩仔细讨论过这个话题:“如何让教养有路可走”。
    很多时候,当我们越简单、粗暴地去解决教养难题的时候,其实反而会让我们的教养之道陷入死循环。打骂和棍棒教育,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般的肆意“处理”,这些都只会堵绝了和孩子的沟通之道,最后让所有的关系彻底终结。
    我一直相信的一点,是我们为人父母,在教养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爱和责任的价值。一个快乐而且充满温情的家庭,还包括对孩子足够的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这个过程,对每一个父母都不容易。
    我们终究会衰老,会面临白发和死亡,但我想,当我们老去,我们期盼的,绝对不是孩子用仇恨、埋怨和冷漠来埋葬我们的血缘关系,但如果要收获孩子的真心和信赖,我们就必须跨越魔障,直面伤痛。
    我们需要和我们的过去、弱点和困境和解,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重生父母,甚至要有能力和勇气让过去的伤害到此为止。不管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我们都要有勇气说声不。
    这过程很难,但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如果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那就让我陪着你一起修炼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