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奶奶公开暴打孙女,扬言“媳妇就在这里,你看她敢说我不”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5-04
    1

    近日,一段奶奶暴打孙女的超市监控视频引发热议。事发时间是2018年3月27日,在湖南岳阳一超市内,疑因孙女想买一个柜台商品,奶奶不同意,对其拳打脚踢,短短28秒内,连续暴击23下,直到孙女被打得站不起来。超市的营业员将孙女拉起,奶奶返回来继续施暴。

    有营业员将视频传至网络并报警。次日,得知被“人肉”的奶奶,又到超市破口大骂,称店方多管闲事,扬言“我媳妇就在这,你看她敢说我不?”,并扬言“你去派出所告啊”。

    记者随后联系到相关部门,岳阳市妇联权益维护部工作人员针对相关事件采取了应对措施,当即委派站前路妇女主任与社区调解员安排时间,进行上门家访,宣传家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若效果不明显,会安排专业心理医生对这名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与孩子园方及时取得联系,将会持续跟踪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身体安全。

    目前,站前路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

    2

    该视频一流传,就在微博上炸了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奶奶不对

    坏脾气的小熊熊:只有姥姥才是真心带孩子,因为她爱自己的女儿。

    葡萄糖转移酶:我闺女我都不舍得打,你凭什么?来劲了?

    永远爱着蓝胖纸:这个奶奶太猖狂了,好在警察叔叔让她如愿以偿!

    那只无尾的折耳猫:嫁男人一定要看婆婆人品如何,坏人不会因为有了儿子就变成圣人。

    有人认为是孙女不对

    大白鲸你游啊游: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给他人带来不便又死活不听家长的话,除了打也不知道有什么手段了。

    帅哥傅玉书:打得好,小孩不听话就是要打,这要是搁东北,那已经是很温柔的了。

    有人认为是儿媳妇不对

    树与树袋熊:垃圾儿媳妇,为什么不敢说婆婆?谁敢这么打我的孩子,我跟她拼命!看见孩子被打得站不起来,我都心疼。

    偏科老邢:找老婆绝对是个技术活,她的性格不光会影响你的人生,还会延续到下一代甚至更远!

    托托啦啦啦:孩子的妈妈居然就在旁边?这是怎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为孩子感到可悲,自己的妈妈也不能保护自己。

    有人认为是孩子爸爸不对

    宇翼斑斓:我就奇怪了,一水儿怪孩子妈妈的,这孩子没爹啊?可能是个渣男,不疼老婆不疼孩子!

    翎莫染:看到评论里都是骂孩子母亲和奶奶的,那么,父亲呢?个人觉得奶奶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父亲关系最大。

    还有各种看法

    @欧宁00:打孩子不是这样打的,拳打脚踢,连击23下,有这种教育方法?孩子做错了,说服教育,如果不听就打手心,让她知道疼,以后就不会犯错了。

    魏什么呀:这tm不是重男轻女我胖100斤!

    完美现实主义2015:如果是北欧国家早就剥夺抚养权了…

    二不庐:有虐童的嫌疑!

    3

    据后续报道,奶奶因为被警方教育而情绪抑郁,“两天没吃饭,都瘦了一圈”。这可真是让人一脸懵逼,受害者都还没说抑郁呢,加害者这还先抑郁上了?!



    仔细看视频可以看出:老人出手虽然重,但都避开了孩子的致命部位,主要对臀部、胳膊和腿脚下手。孩子第二天也正常去上学了,可见奶奶下手很有分寸。

    为什么有分寸呢?因为经常打,所以才能这样的得心应手!

    很多上一辈或者上上辈,坚定不移地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比如这个奶奶,她就是这样被打过来的,在警察调查取证时也说,“我儿子就是被打大的”,所以,很委屈,打打自家孙女天经地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人来管?还惊动了警察。再所以,她抑郁了。

    她缺乏现代家庭教育教学理念,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

    她不知道,一个才几岁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对是错,只有家长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是非观念才能形成。而打骂,往往是最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孩子心生害怕或者反抗的情绪,结果就是看上去不敢了,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或许会用更激烈的方式来对抗。如此,家长与孩子,恶性循环。

    4

    奶奶之所以那么嚣张地让人去派出所告她,除了上文所说她觉得打孩子不算事儿,还有一个原因,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这是家务事。

    即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发了,很多人依然觉得打孩子是别人家里的事,外人不便插手。

    来对比一下美国,加州法律对虐待儿童的定义是,用故意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感情虐待、性虐待或忽视。不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所需,疏于对儿童监护照料,让低龄儿童独处或无成人照管的环境(例如让6岁及以下儿童单独呆在无人看管的汽车里)、不为孩子提供应有的医疗和教育等行为均有可能受到忽视或虐待指控。遗弃或忽视儿童的行为如果构成轻罪,最多罚款2000元,最高判处1年监禁,但是如果行为恶劣,让孩子处于对他生命、身体或精神有危害的环境,最高可判处6年徒刑。



    除了会重罚虐待和疏忽照顾儿童的行为,还建立了相应的报告人制度,称为mandataed reporter。所有和儿童有关的职业人员都需要通过成为报告人的培训才可以上岗,例如学校老师、保姆、托儿机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等等。一旦成为报告人,如果没有及时报告或者隐瞒不报虐待儿童的行为,是被认定为犯罪的,甚至有的州还会根据情况认定为重罪。

    简单说来,还别说动手打了,就是你去买菜,让不到6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邻居都会报警。美国邻居可没有家务事的概念,在他们心里,这就是犯法!

    著名导演李安拍过一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刮痧》,里面有这样的情节:

    中国籍男子许大同的老父亲来美国探亲,因为不懂英文不知道该给感冒的孙子丹尼斯吃哪种药,便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丹尼斯的感冒很快好了,背上紫红色的刮痕却被校医误认为是受到了家长的虐待。于是许大同被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送上了法庭,大同辩解那不是伤痕,是一种中医疗法,却苦于无法证明,败诉,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

    5

    对涉事小女孩来说,这23记暴击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或许不难愈合,但在心理上的创伤就未必了:幼童的身心较之成人更为脆弱,心理、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儿时受虐的经历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终生阴影。

    心理学上有种概念叫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意指在反复遭受负面打击后,人就会习惯性地不去反抗,默默等待打击的降临。更可怕的是,他会觉得其他人和他一样,对他人的同理心也会减少。

    要知道,幼童的身心较之成人更为脆弱,心理、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儿时受虐的经历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终生阴影。

    所以,一个长期遭受打骂的孩子,如果不能摆脱童年阴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胆小懦弱,很难肯定自己,变得谨小慎微,来避免受伤害;要么也成为那样的施暴者,既然他被打和骂都是正常的,那么将来,在对待另一半或者自己的孩子,他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



    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闹情绪,父母要先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情绪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一旦出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

    大多数中国式父母不能接纳负面情绪,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这样”,不能为其提供一个实际练习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

    不过,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2、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3、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例如:“新鞋被小伙伴给踩脏了,你很生气,但是光生气也没用,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看能不能解决吧。”

    在他开动脑筋的过程中,生气的程度自然就会减弱,等他切实解决了困扰,没准儿还会特别的高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