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父母必读:教育从来没有“起跑线”
来源:百家号/长脖子爸比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10-08
父母必读:教育从来没有“起跑线”,有远见的家长从不怕孩子输!

     很多家长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相信吗?
    --不要和你的孩子谈论输赢。有些孩子很早熟,有些孩子大器晚成。轻易谈论儿童的输赢表现可能具有积极的利益激励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另外,孩子们的起跑线在哪里?
    --每个家长可以设置不同的起跑线。一位年轻家长说,当他准备结婚的时候,他要考虑孩子将来进入什么样的幼儿园,然后去那个地方买房子。他在结婚前就定下了孩子起跑线,在怀孕前考虑了孩子的发育。另外,像入学、小学和初中……都曾被认为是儿童发展的起点。
    说到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最具误导性的一句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通过各种培训课程帮助孩子掌握与年龄不符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生活描述为一场竞赛,“起跑线”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但“输在起跑线上”只适用于短跑,如100米赛跑。如果跑得像马拉松一样长,就不用担心在起跑线上输了。相反,在马拉松比赛中有经验的运动员,往往不会在起跑线跟别人争快,而是会保持体力,最后再一步步超越对手!
    因此,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取决于父母的预期寿命。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你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父母的对孩子的预期寿命很长,那就相当于一个孩子在马拉松比赛中的生活。起跑线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比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才最好。
    长跑的关键是保持力量,这与儿童如何学习知识是一样的。当孩子没有一定的经验时,他们得到的知识与他们的年龄不一致。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认知也不会深刻。他们不仅没有共鸣,甚至会憎恨学习。
    教育的成功不是由分数来衡量的,而是受教育者是否对他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如果受教育者对他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那就意味着教育已经成功,反之亦然。
    受教育者对他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他所学知识的程度。例如,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也许只能死记硬背,但一个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当他第一次看到“宁静的夜思”时,可能会百感交集。
    20多年前,某大学的一个天才少年班广为人知。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都全军覆没,没有人成为大家期望的栋梁。这些孩子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他们或他们的父母把人生马拉松误认为是短跑。在尽力在起跑线上取胜后,他们的体力不足,最终没跑到最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可以做有创造性的工作。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就会消失。因为知识是合乎逻辑的,想象是没有规则可循的。
    换言之,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的特征是荒谬。根据科学研究:学龄前,想象力占主导地位,大脑被想象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会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他们只会重复前人所发现的知识,而没有想象力。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头脑中共存。一旦他们共存,他们就是能够做创造性工作的成功人士。
    当孩子们小的时候,让他们晚一些接触知识将有助于想象力保存在孩子的大脑里。如果孩子成为有想象力和知识的人,一定是一个能有大成就的人!
    所以,教育从来没有“起跑线”,有远见的家长从来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长脖子妈咪,家有两宝,热爱教育,请随时交流,多多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