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孩子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来源:教师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9-02-20
    周国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在生活上总是丢三落四,考试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本该拿到分的题丢了分。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办才
周国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在生活上总是丢三落四,考试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本该拿到分的题丢了分。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针对家长们的迷茫和无助,笔者觉得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造成孩子做事粗心大意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那么,造成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仔细分析起来,无外乎这几点:平时家长过分照顾、溺爱孩子;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坏毛病不立规矩、不提要求;孩子因粗心造成失误后一味地打骂、批评、指责等。这样长久下去,孩子和家长之间对立情绪特别大,也对家长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家长说的话犹如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一千句不顶一句,如此这般下去,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坏习惯会越积越多,那么出现丢三落四、考试失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造成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笔者根据多年来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的经验,认为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一、给孩子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由于粗心大意酿成严重后果的事例讲给孩子听。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事例,可以上网去搜集。用这些典型事例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养成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二、让孩子对自己的粗心行为承担后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孩子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注意力不集中、兴趣转移快,这些很正常,因此做事粗心也就不奇怪了。关键是怎样正确处理因孩子粗心大意所犯的错。我觉得,有时候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粗心行为承担一定后果,告诉孩子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承担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后果。这样才会印象深刻,永远让其记在心里,不失为一种“治病救人”的好办法。
三、养成反复修改习作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粗心大意与自身做事粗快、心急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抓住孩子学习过程这个机会,磨其耐性。比如,养成孩子反复修改日记和习作的好习惯。每看一次,就会发现问题一次,越改越好,前后对比,让孩子自己感受细心、认真的好处。慢慢地,孩子急躁、粗心的坏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四、教会孩子学会写备忘录
    小学阶段,孩子的课业负担也不轻、学习压力也不小,每天要干的事也不少,因此,对于那些做事粗心大意、马虎不认真的孩子,教会其学写备忘录,就是将每日要完成的事写在一张纸上,有些事可能记不全,只要想起来就马上写上去,放在醒目处,晚上睡觉前对照这个备忘录查看当日的事是否已经完成。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仅是在学习上做这个备忘录,同时也可以在外出旅游、考试等许多日常生活的事情上这样做。长此以往,孩子做事有条理、有准备、有安排的好习惯就会养成,再也不会丢三落四、慌慌张张没有头绪,当然,其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只会越来越少了。
五、对孩子每日完成作业的错对情况作量化统计
    针对孩子考试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做完不仔细检查这些坏毛病,我想应该从其每日完成作业上抓起。
    家长可以就孩子各科作业完成错对情况设计一个周量化统计表,每天晚上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错了几次,全对几次。错了要帮助孩子及时找到错误的原因,让其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对于统计结果要周汇总、月汇总,周与周、月与月、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上学期和下学期进行对比,有变化、有进步的学生就要及时用物质奖励进行激励。比如可以给孩子买些喜欢的课外书和学习用品,让其尝到细心认真的甜头,切忌用钱给孩子奖励。另外,奖励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宁缺毋滥,不要次数太多。这项工作能否坚持做下去,关键在于家长。相信一定会对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有帮助。
    著名作家巴金有句名言,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只要家长能按照以上说的坚持去做,最终在孩子身上固化成一种好习惯,只有这样,孩子粗心大意的坏毛病才能逐步得到“医治”,甚至彻底“根治”。(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安路小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