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青岛初中生留遗书后被警方安全找回,家庭教育的边界在哪里?
来源:老K谈教育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05-16
    就在昨天晚上的十点将近十一点的时候,一个青岛的中学生在他自己父亲的网络账号上发布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快速的关注,在短短的数个小时时间内,获得了数万条的转发。在这个帖子中,这名学生描述自己的性取向有点特殊,并因此遭受到了来自家庭方面的暴力对待,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暴力教育方式,他决定彻底的离开这个人世。在网友们看到这个帖子之后,快速的报了警,当然青岛警方也快速的出动警力,并且将孩子安全地找了回来。当然孩子安全归来自然是好事情,不过在这起虚惊一场中,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家庭教育的边界问题。
    这名留下遗书要去自杀的孩子,通过他的遗书我们可以看到他遭受了非常多的家庭暴力,而这些家庭暴力也最终让他有了轻生的念头。在这份网络遗书中,这名少年详细的描述了他的父亲对他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暴力手段,包括拿着斧子将孩子的房门砸开以及拳打脚踢等一系列非常恶劣的行为。虽然说,在国内大多数的家庭条件中,对于自己孩子的性取向的不正常,有着一定的偏见,这个编者也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在整个文化的体系里,对于不同性取向的接受度普遍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采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恐怕是家庭教育问题,而不是观念问题。
    而且通过这名少年的描述,这名父亲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甚至上升到了虐待的地步,这名少年被自己的父亲打到了住院,可以想见这名少年在这样的家庭中,遭受到了什么非人的待遇。当然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对孩子采用了极端的手段,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这都是非常错误的。
    当然在绝大多数的遭受到错误的家庭教育的孩子,诞生过轻生想法的不在少数,像青岛这名少年这样,被很多网友发现,并且报警后,警方成功找回的,算是比较幸运的了,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终结掉自己可悲的一生。
     当然,有人会说,这名少年有轻生想法,最主要的是因为自己性取向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让这名少年不仅仅是在家庭里,在整个社会上的立足之处是非常小的,当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这名少年的家庭教育上。在这里面各位读者一定要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这名少年所遭遇的家庭教育问题,不是在于父母对不同性取向孩子的不宽容导致,而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怎么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导致!性取向不同者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但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了!
    什么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都考九十多分一百分,你只考六十分,这你就是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会画画会弹琴,而你只会玩,这也是不一样,如果所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而可以以教育他的名义来伤害他的话,那么这个世上的孩子们,将会过得非常悲惨,所以这是不允许的,这属于逾越了家庭教育的边界的行为,我们对于这样的家庭教育一定要说不!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在国内,遭受这样的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在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孩子会选择忍气吞声,慢慢等长大,极少一部分会选择轻生,而剩下的一小撮的人,才会选择用各种方式各种手段来为自己的遭遇发声,而在这些发声的过程中,又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被他人同情,并且解救。可以说,青岛留遗书的这名少年是不幸的,但是与此同时,他又是幸运的,毕竟在选择了为自己发声之后,很快获得了这个世界本该有的温暖,绝大多数有此遭遇的,而这部分没有被看到的群体,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更应该倾注关怀的。
    当然在这个事件中,编者也不寄希望于这名孩子的家长来理解并且认同自己孩子的性取向,因为性取向的问题,在古今中外的宗教和法律中,已经持续争议了好多年,虽然在近些年,一些地区和国家对于不同性取向的人的态度有所开放,但是对于一个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来说,这个国家的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保守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所不理解不认同,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不理解不认同的时候,要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既然父母可以不认同孩子的不同,那么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如何遵守一个家庭教育的边界而不越界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用两个字就可以作答,这两个字就是“尊重”,对于不同者的尊重!男人和女人不同,但是这影响了这个社会的发展了吗?不仅没有,相反的因为有了男女性别上的差异,这个世界发展的更好了。父母要对孩子的不同展露出他们应得的尊重,即便是父母不认同孩子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孩子展露出来的和其他孩子的不同,父母也要对孩子展示他们作为人最基本应该得到的尊重。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在一部分的父母的眼中,孩子属于自己的附属品,孩子吃着自己的,花着自己的,自己就有权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要求不达标,则自己有处置权,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思维。
    在文明社会中,孩子和父母是一个人格独立人格平等的存在,父母不能因为自己供孩子吃穿读书,就可以对孩子任意摆布,虽然说父母有去教育孩子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本身天性上的差异,有些刻在基因里的东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进去,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超越家庭教育的界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