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打击式教育”不如“示范式教育”
来源:科技生活快讯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21-11-01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希望能够让孩子谦虚、上进。但过度打击,却往往给孩子带来过大心理压力,适得其反。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10月3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大部分孩子的心声,也是大部分孩子少年时候的噩梦——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好?父母的这种教育,其实这便是“打击式教育”。实施打击式家教的父母总是以一种求全责备的“挑剔”目光对待孩子。父母希望通过“打压”以防孩子骄傲自满、让孩子听话。殊不知,"打击式教育"对孩子只有打击、没有教育,这种看似变相的爱只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伤害。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想得到认可的人,如果孩子很努力,家长却依旧打击孩子,那么会使得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一味的贬低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孩子特别的内向,严重的话会得抑郁症。有的孩子小时候就因为父母的打击,失去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家庭之间会筑起一座围墙将亲情隔开。
        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但教育孩子的要诀却是自己的榜样先行。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好的榜样对于孩子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好的榜样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如果为人父母在榜样示范方面出现某种偏差,给孩子会带来负面影响及产生不良后果。 如,有的孩子质疑妈妈:“我玩电脑影响视力,你玩手机、搓麻将就不影响视力了吗?” 又如一个三年级女孩吐槽爸爸:“爸,以后能不能不在家里抽烟,对我和妈妈的身体很不负责任!”
        父母自己如何“做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说谎的父母是无法教会孩子“老实做人”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教育效果。所以,家庭教育重言传,更重身教。要让孩子贤自己须先贤;要教育孩子节俭自己须先节俭;要使孩子好学自己须先好学。每位家长都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无声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发挥教诲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父母们可不要在教育上犯错。
王红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