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缺失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最近指出,青少年性与 生殖健康教育 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获取知识渠道不畅、权利尚未足够保护、内容较狭窄、对象存在局限性四个问题。
陈一筠说,我国的 性教育 如同含蓄的文化背景,老师、家长对此总是含蓄地回避,并认为孩子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无师自通,正如“从河里漂来的”“捡来的”往往是家长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回答。
“影视节目中成年人的风流故事、一些书刊杂志中追求感观刺激的不雅图片,以及日常生活中成年人不作回避的亲昵举动,都给孩子们提供了模仿的样板。”陈一筠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缺乏足够重视、思想观念仍未转变、更多服从应试教育等,一些初中压缩生理卫生课时,甚至在临近考试前取消这门课程。此外,遇到敏感的章节,不少老师总让学生“自学”。
云南民族大学校医院原副主任医师刘跃华说,现有的生理卫生课较为粗浅,对性科学、性卫生保健、计划生育、毒品、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事实上,有的生物或生理卫生老师懂的也不多。”
刘跃华在 学校 开设的“大学生与性健康”选修课场场爆满,最多时有600余名学生听课。“与他们交流时,我发现很多大学生连简单的卫生常识都不了解,一些男同学前列腺发炎还以为得了性病、艾滋病,更别说初高中学生了。”她说。
昆明一名初中教师刘婷婷(化名)告诉记者,学校每周有两节生理卫生课,但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不同,很难做到隐私性和个体化的统一。“现在孩子的个性和逆反心理很强,如果执意干涉他们‘恋爱’,只会适得其反。”刘婷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