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小孩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的结果,是他们爱的结晶。”“我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妈妈为了我吃了很多苦,所以我要孝顺妈妈,听她的话,争取考上重点大学报答她。”6月21日,广安区东方小学阶梯教室里,三年级一班学生正在上 “我从哪里来”的性教育课。看完小孩从精子、卵子到胚胎再到婴儿等产生过程的课件和健康课教师杨光凤的详细讲解后,同学们发言踊跃,大胆言性……一些问题答得让人出其不意。
“通过上性教育课,我晓得了我是怎么来的和我为什么是女孩,收获很多。以前问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含含糊糊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生刘思源感慨颇多。
2008年12月2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五年级起,给学生讲授月经和遗精等性知识。将以前只有在初中才能接触到的性教育提前到小学,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意义非同寻常。
早在2008年初,东方小学就开展了省级资助金项目《小学生性教育实践研究》立项研究,2009年初,东方小学正式将性教育成功搬进小学高年级的课堂,目前正在尝试在中、低年级进行科学合理的性教育。
“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以及接触的面较广等原因,该校六年级的学生当中,就有1/3的学生来了月经,女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而她们的年龄一般还只在12~13岁之间,及时地让她们了解性知识,懂得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状况,不管是对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健康成长,都有好处。”广安区东方小学副校长的罗晓斌告诉记者。
小学性教育课程有别于初高中的性教育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性别认知、最初的生理结构、性心理和性道德等内容,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了解自己的生理和性。为了使《小学生性教育实践研究》早日结题,东方小学在性教育进入小学课堂之后,把性教育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从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教育,以适应他们成长的需要。同时,学校还与社会相互配合,开辟多种渠道,采取如热线服务、心理咨询、开办聊天室等多种形式,建立良好的性教育氛围,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
图1、2、3为6月21日,广安区东方小学阶梯教室里,三年级一班学生正在参加“我从哪里来”的性教育课。
图4、5为6月21日,广安区东方小学阶梯教室里,三年级一班学生正在参加“我从哪里来”的性教育课,学生正在认真观看成长视屏。(广安区委报道组 廖小兵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