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性教育课到底咋上?探访福州大学城高校开课情况
来源:东南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9-27

       性对大学生依然很神秘

       福师大公共管理学院选修了《性健康教育》的大二男生刘同学告诉记者:“选这门课是因为好奇,之前同学们私下讨论的话题被江老师以一种学术的方式放到课堂上。对于这种大方的性教育课程,感觉很微妙。”

       其实,对于性,大学生依然有很多的困惑与矛盾。江老师说,下课后常有学生找他“私聊”,他的公开邮箱也收到很多学生的求助邮件。“最多的是谈失恋的,也有女孩子怀孕了不知所措的,还有人问我怎样判断是否怀孕,性行为如何做好保护措施……”就在不久前,还有几个女生找到江老师说,她们常常在一起,也会搂搂抱抱,这样算不算同性恋?

       对于学生的问题,江剑平有问必答。他也经常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他发现,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性依旧是神秘的话题,他们渴望了解,但又怕被人知道。对于网络上菁芜并存的性知识,他们缺乏鉴别的能力。

       这门课的期末考试是开卷考,考试内容除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外,还包括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论述题,比如:“如果你是中学老师,你会怎样上性教育课?”“如何计算预产期?”“你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怎么看的?”……

       江老师说,从匿名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少数学生则明确表示反对,应该慎重看待。还有不少同学说,希望《性健康教育》这门课“升级”为必修课。

       开课之初曾遭“流产”困境

       其实,江老师1999年刚刚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时,还曾遭遇“流产”的困境——连续两三个学期,全校只有区区几个人选这门课。后来他才发现,不是学生们不想选,而是由于选课要填表交院系审批,很多学生“不好意思”。直到2001年春季,生命科学学院和外语学院的同学“率先吃螃蟹”,这门选修课才终于成功授课,开创了福建高校性教育的先河。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江剑平是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委员会委员,其实他的“本业”是研究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他之所以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因为在1996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这次研究,让他深入了解到大学生对性的困惑与矛盾,对性知识的渴望,促使他“下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2006年,江剑平将自己编写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讲义进行修改和补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书。如今,该书第二版已经面世,全国已有几十所高校将其当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有人说,大学才开设性教育课太迟了,但江老师的眼光则看得更远。“开这门课一是亡羊补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性知识,消除性愚昧无知;二是希望这些学生能发挥辐射作用,把正确的性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同学、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以后也将成为老师、家长或媒体人,5年、10年后,希望我的课还能影响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应用我所传授的知识和观念,加强对下一代的性教育。”

       江剑平说,性教育是一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同步进行,才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