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孩子必备的12项“护身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性侵犯和性伤害,不少家长却总认为这个话题难以启齿,就会在孩子面前避而不谈,甚至还会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的孩子比较远,或者觉得孩子还比较小,不宜过早让孩子接触这些成人眼中都很羞涩的东西。
究其原因,除了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之外,主要还是我们对儿童性侵犯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受到过性侵犯;而12岁以下的儿童中,4岁宝宝被侵犯的情况最为严重。
当国内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侵犯案件浮出水面,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遇到过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逐渐长大以后才说出来,甚至成人以后都还在继续保守这个秘密。而这些案件的主角,既可能来自于幼儿园和中小学中的校长和老师,还可能出现在孩子经常交往的同学或朋友中,甚至可能出现在家长们的亲朋好友中。如此多的潜在危害,似乎已经让父母觉得防不胜防。
既然危险随时都可能靠近我们的孩子,那么,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排除风险,尽量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当遇到一些危险时,让孩子学会正当的自我保护,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防范常识和技巧,在生活中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护身符”。
学龄前孩子必备六项“护身符”
1.男女有别要认清。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就会对生命的由来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很希望了解成熟男性和成熟女性的身体差异。当孩子问到这些敏感问题时,我们就需要坦然面对,可以通过绘本和图书,让孩子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区别,也可以找准时机给孩子看父母洗澡的机会,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异性的身体,懂得男女有别。
2.身体不能随便摸。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教会孩子判断自己身体中的重要部位,让孩子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更不许触摸。孩子有拒绝任何人触碰的权利。
3.别人家不要随便去。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们需要尽可能让孩子在家长的视线之内活动。到小朋友家里面玩,也要尽量由家里人带着去。一旦孩子脱离家长的视野范围,我们就无法预知孩子会在别人家碰到什么样的人,也就不敢保证孩子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小秘密要对妈妈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就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秘密。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一定要回来告诉妈妈,不要把小秘密藏在自己心里。
5.敢于对别人说“不”。
从小就给孩子评判和鉴别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当孩子遇到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要教会孩子大声对别人说“不”,关键时刻可以向路人呼喊“救命”等。
6.不随便与陌生人接触。
教会孩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接触,包括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轻信陌生人的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