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也“恋家”,上海高校获青睐
无锡文科状元蒋之涵考取香港中文大学,镇江理科状元凌雅婷考取香港大学。蒋之涵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得到了全额奖学金。她介绍说,香港中文大学在入学第二年才开始选择专业,对文科而言有商科和人文两种选择,她选择人文。凌雅婷将在港大学习精算专业。上个月26号,小凌在南京参加了港大自主招生考试,并顺利被录取。但小凌表示当初报考港大时有些犹豫:香港生活水平比较高,学费也比较贵。没想到,因为小凌的优异表现,港大不仅录取了她,还免去了她四年的学费,减轻了她不小的负担。
除此之外,离家的远近也影响状元们对大学的选择。上海邻近江苏,经济、教育事业发达,高校众多,成为江苏高分考生的好选择。南京理科状元费欣意、扬州文科状元张玥、盐城理科状元王政和等3位选择了离江苏较近的复旦大学,苏州理科状元熊家颐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南京理科状元费欣意选择了复旦大学,不少亲朋好友都觉得疑惑,“怎么不去北大?不去清华?”记者与费欣意同学交流时,她有些腼腆地表示希望选择离家近一些的高校,“不太愿意去北方”。费爸爸则笑着说,女儿比较喜欢复旦大学的氛围。
选专业
选专业大都自己说了算
记者采访中发现,选择专业中,27名学生大都“自己说了算”,父母很支持他们的选择。“他很独立的,我不参与他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采访中,记者不止听到一名家长这样回答。扬州文科状元张玥选择了复旦。张玥的妈妈说这是她自己做出的决定,父母很尊重她的选择。在填报志愿时,张玥一直纠结于复旦和另一所名校,张玥说虽然这两所学校自己都很喜欢,但是她想去上海闯一闯,锻炼自己的能力。吴爱军是今年的南通理科状元,考取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吴爱军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劝他学经济专业,但他铁了心喜欢跟电有关的内容,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工科。
9名状元选择了经济类专业
从27位状元的专业上选择来看,经济类专业在当下仍是热门。共有9人选择经济类专业。南京理科状元蒋南报考了清华大学经济金融专业,费欣意选择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强化班。苏州理科状元熊家颐选了上海财经大学银行与国际金融专业。无锡理科状元陆迪考取北京大学经济金融专业。镇江理科状元凌雅婷考取香港大学精算专业。泰州文科状元朱珠、淮安理科状元徐琪均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连云港文科状元刘思奥、常州文科状元龚恬均考取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淮安理科状元徐琪说,由于当时选择余地较大,在决定专业前她内心有些挣扎。她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也没有明确的想法,但各方面的知识储备都还不错。她认为学金融、管理类的学科可能正巧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对她而言比较有利,加之自己的母亲又是会计出身,对自己有引导作用,因此她选择就读于光华管理学院,两年之后再确定具体专业。徐琪还谦虚地说,感觉自己目前的想法不是很成熟,希望在大学找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并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向那方面发展。苏州理科状元熊家颐则说,她选择的银行与国际金融专业是上海财经大学分数最高的专业,对前途十分有利,也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南京、宿迁文科状元选了哲学
南京文科状元俞天诚、宿迁文科状元郎青都选择了北大哲学专业,尤为引人注目。为什么选择比较冷门的哲学专业?南师附中俞天诚坦言,不想以赚钱为目的学经济,高考出分后,也有不少学校游说他填报,都拿出了分数最高的经济学专业,自有主张的俞天诚不为所动,“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哲学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对于哲学,俞天诚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它要求我们从整体上看待世界,我很感兴趣,喜欢读邓晓芒、李泽厚的书。”读了哲学,未来找什么工作呢?俞天诚也有了目标,“留校当老师。”他的梦想是自己的思想能撬动现有的哲学观念。
郎青说,之所以选哲学这一在当下略显冷门的专业,是因为觉得这一专业平静、恬淡,具有人文的传承,能够让自己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确人生的方向。而且,本科阶段学习哲学对人生大有裨益——掌握了人文学科的基础,以后学习应用性学科时,也能更加游刃有余。他下定决心遵循本来的心愿,坚持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