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永康市教育局成立了“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至今已先后出台23个指导性文件,指导开展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进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其中,有一条规定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学校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
对此,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伟健教授评价道:“这条规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谁也没想到,就凭一条只有短短20个字的规定,从此,一批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普通教师走进了永康各级学校的领导班子,成为校务会的一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桥梁作用。
心理辅导室成为学校独立的科室,心理健康教育变对学生的训导管理为疏导教育。这一从“训”到“疏”的理念转型,使师生关系改善了,教育效能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激发学生潜能的“必需品”,成为永康市许多学校教育的特色工作。
永康市教育局局长田中朝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不能成为好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把心理辅导室主任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就是要让他们有职有权。”
打造一支高素质“心育团队”
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从此这里成了培养心理辅导教师的“黄埔军校”。
光有好政策和一两个骨干教师,形不成心理健康教育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何才能培育一支既有数量又有素质的心育团队?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被认同到自觉参与的过程。
在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下,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干脆把办公室设在了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从此,这里成了培养永康市心理辅导教师的“黄埔军校”。
徐中收原来是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在永康英语教师中已经小有名气。1999年,他主动要求担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时,除了校长外,几乎没有人支持,就连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爱人也不理解。
在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钟宝的支持下,徐中收带领课题组一帮人开展了以教师心理健康为突破口的学校心理辅导,慢慢地,学校形成了浓重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批教师加入课题组,徐中收的爱人也成了课题组的骨干。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2004年,永康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政策:40周岁及其以下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都要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培训,取得“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的教师可以取得继续教育学分32分,取得“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的教师可以取得继续教育学分36分;同时规定,在师德教育、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名师名校长培训、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中,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7年来,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先后举办了6期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已至少接受了一轮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有900余名教师拿到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占全体专任教师人数的1/4左右,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100,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46岁的方月平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跨专业成为心理辅导教师的。方月平本来是永康三中的地理老师,2003年,学校指派她担任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从此,方月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与其他年轻同事一起参加心理学函授课程学习,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她已经成为永康市第一届优秀心理辅导员,学生、教师和家长亲切地称呼她为“知心妈妈”。
对于像方月平这样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骨干教师,永康市不断加大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展“工作坊”式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骨干队伍。现在,“高研班”已有学员60余名,组织开展120余次心理辅导活动课研讨活动、个案辅导研讨活动和送训下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与辅导技能。
作为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和带头人的徐中收,更是身体力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宣传和普及,先后举办过300余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有10多次在全国、省级大型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和学术报告,听众多达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