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最是清风能致远
来源:邯郸日报 作者: 编辑:王晓 时间:2025-07-18

学生们读书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李晓玲 刘庆华
爱读书的树叶
捧着春天读
一天一遍
读得百花齐放
……
在邱县实验小学的校史展览室里,这首灵动的小诗令人眼前一亮。它出自三年级(3)班王一琨同学之手,刊登在校刊《清声》上。翻开当期刊物,像这样的学生佳作整整占据了两大版面——这些稚嫩却饱含童真的文字,都来自“清风文学社”的小社员们。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创建于2010年的文学社,已在邯郸教育界深耕十五载,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
读书写作,是照亮一生的精神灯火。2010年9月,时任校长王瑞鹏怀着对文学的挚爱,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划拨专项经费创办《清声》校刊。正如他在创刊时所愿:“愿《清声》如清风,吹开孩子们心中的文学蓓蕾。”而今回望,当初栽下的文学幼苗已郁郁成林:校刊累计刊发学生作品千余篇,培养出数位在全国作文赛事中摘金夺银的“小作家”,更有多名社员考入名校中文系,延续着他们的文学梦想。重要的是,学校培养了一批批终身阅读的践行者。
石家豪是来自五年级(4)班的学生,脸上写满了阳光和自信。他用洪亮的声音讲述了他与阅读的故事。
石家豪从小就喜欢读书,除了自己买书,妈妈还经常带他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看。他阅读的习惯是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从七点读到八点左右。每年,他至少要读一百多本书。在阅读时,他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他说自己最喜欢动物小说,在小说中他发现了动物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雪豹十分威猛,体色漂亮,给人一种亲切感。雪豹的妈妈死后,猎人救了它,它知道报答猎人。他还喜欢科幻小说,喜欢打乒乓球,他说自己将来想当个军人。
阅读,让四年级(3)班的学生王沂然收获良多。她喜欢阅读是从幼儿园读绘本开始的,至今,不管走到哪里,总是书不离手。当别的同学感到学习紧张时,她却说读书是最好的放松。她喜欢读经典,尤其是读《西游记》,也常常被那些经典中的故事所感动。在阅读的同时,她还坚持写日志。《清声》校刊上,每刊都有她的小作文。王沂然有一份“阅读存折”,小小的阅读存折,记录了她从2024年5月17日到2025年4月26日期间所阅读的书籍,足足有228本。她清澈的眼睛流露出阅读带来的安静与美丽。
学校以刊育人,精心浇灌着孩子们的文学梦想。从十五年前的油印校报,到2013年改为校刊,再到今天又增创电子校刊,它已经成为拥有完整编辑体系的校园文化品牌。副校长胡维娜负责组稿和诵读活动;副股级督学马星带领评审团负责审稿;两位兼职编辑老师更是把校刊打造成了“小小作家孵化器”。电子校刊关注量突破万人,每期推送的“清声”作文专栏成为家长朋友圈的“爆款”内容,许多家长和孩子甚至会数着日子等待新稿刊出。
胡维娜告诉我们,学校以“让阅读像储蓄一样增值”为理念,创新建立了“红领巾读书银行”激励体系。该体系构建了“总行”(校图书室)与31个班级“分行”的两级管理网络,为每位学生配备终身有效的“读书储蓄卡”。通过阅读财富和经典积累双轨积分系统,学生可将阅读成果量化为可视财富:每阅读1万字兑换1元读书币,每背诵5首古诗或课文兑换5元诵读币。按照200分“读书小学士”、300分“读书小硕士”、400分“读书小博士”、500分“读书小院士”的荣誉进阶体系,激发持续性阅读动力。配套实施“三个一”保障机制: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进行积分认证,每月一次“阅读财富榜”公布排名,每学期两次表彰先进。同时开展图书漂流、亲子共读等特色活动,打造“师生共读每月一本精品书+每日30分钟家庭阅读”的阅读模式,助力培养终身阅读者。
环视校园,处处可见精心设计的阅读空间:教学楼的“转角书屋”,操场的“朗读长廊”,都是学校打造“立体阅读场”的缩影。学校图书室里,一本本精心遴选的书籍,体现出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匠心。
为持续营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该小学连续多年在暑假继续推进“红领巾读书银行”阅读计划,每周三、周日上午向学生开放,由专业教师值班指导,家长可陪同借阅。此外,学校坚持“读写结合”培养模式,每周开展日记指导和作文竞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
“这所学校从1971年建校,至今有53年历史。53年来,这所老校的读书声从未间断,反而愈加清亮。”校长李登军动情地说:“读书育人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初心。”
从一本校刊到一个体系,从几位老师到全校师生,邱县实验小学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这样浸润心灵,书香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