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高考 赋能提质量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召开高考研究团队组长汇报会
3月1日下午,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在远瞻楼三楼会议室召开高考研究团队组长汇报会。教务处主任李媛、教师发展处副主任常峰,高考研究团队团长刘坚老师、副团长夏继宏老师,以及高考研究团队各学科小组组长参与了本次会议。副校长杨瑞主持会议。
该校高考研究团队自本学期开学初成立以来,以“新教材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围绕2023年高考备考和高一、高二年级课堂教学,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多轮分析研讨,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整理了可行性很强的建议和意见。在此次举行的高考研究团队组长汇报会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分享彼此集体研讨的成果。
语文小组王斌夏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语文高考试题灵活多变,高一、高二年级应该抓住课堂主阵地,积极对接高考,强化学生思维训练;高三年级在重视课本、开展课内课外联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多见新题型,开阔视野。
数学小组张涛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求新,难度有所增加。教师在日常学习和备考中应该重视教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并引导学生重视错题的整理和使用。
英语小组程仪老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在高考英语试题中,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日益突出,目前英语学科已在备考中开始进行针对性的材料整理和习题训练。同时,针对新高考试题的变化,高一、高二年级已经开展阅读续写的探索,高三年级则摒弃大单元复习,更加注重在专项训练中进行知识的滚动复习。
物理小组郭玉老师在发言中指出,物理高考题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增加了试题与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的联系,强化了学科间的知识融合。物理学科针对这些变化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小组冯春霞老师在发言中指出,通过统计过去三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寻找历年试卷中“变”和“不变”的考点分别有哪些,正在尝试对2023年高考试题进行预判,从而在高考备考中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训练。
生物小组郭俊杰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有更加侧重考察教材深度和精度的发展趋势。目前,生物学科高考备考即将进入二轮复习,计划围绕知识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培养。
政治小组贾斋老师在发言中指出,高考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重视政治认同。在政治复习备考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加关注时政,及时跟进社会热点,同时注意对学生在考试中时间安排和分数预期的目标管理。
历史小组赵玉英老师在发言中指出,高考历史试题选材起点高、落点低,侧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年高考试题改头换面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大。因此,在历史复习备考中,应该认真学习高考评价体系,夯实基础、注重知识横向联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试卷观;提前加入新教材、新高考试题的元素。
地理小组董艳艳老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的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知识面广,与教材的直接联系不够明显,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紧跟高考命题立意确定备考方向和内容。夏继宏进一步补充,强调地理复习应注意对学生逻辑建构能力的培养,重视素养提升、重视过程呈现、重视大概念教学、重视逻辑推理。
刘坚在点评中指出,各小组组长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需要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正符合了高考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真实情境的命题要求。2023年虽然是旧高考,但新教材内容、新高考理念必将有较深程度的渗透,老师们必须明确“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这将是我们在2023年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杨瑞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到来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有彻底的转变,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把对学生的考察从“考试环节”前移到“日常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应紧密围绕情景命题的要求,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借助日常“边角”时间渗透学科延伸,拓宽学生视野;重视教材,关注教材与高考试题的衔接;理化生学科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科实验的进行;各学科均应积极拓宽学科资源引入,学校将尽全力支持学科建设。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校高考研究团队的成员将进一步建立常态化学习、教研制度,根据学校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充分研究新高考,做好对师生的指导,努力成为一支把握高考命题规律、熟悉高考政策的讲师团队,为把本校建设成为我省一流名校而不懈奋斗!
教师发展处供稿
通讯员:常峰
审核:杨瑞
编辑: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