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总理的批示鼓励师生更坚定地走平民教育之路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记者江芸涵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8-1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得知温家宝总理对李镇西校长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后,李镇西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全体师生欢欣鼓舞。10日,传达学习温总理重要批示以及省领导杜青林、蒋巨峰批示的座谈会在该校隆重召开。李镇西与师生以及家长代表一道,围绕“乡村平民教育之路”展开热烈讨论,更加坚定了走平民教育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邹显惠是一名专门与后进生、“差班”打交道的班主任老师。她所带的班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多,二是总是中途接班。一些“差班”在她接下来后,往往发生神奇的变化。她说,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在践行“平民教育”的理念,总理的批示让我们感到,这个理念是正确的,要永远坚持下去。“真的很感激学校三年来对我们这些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培养和关爱,毕业了,我们舍不得学校里的一切。”应届毕业生刘克琳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发表了感言,“温总理的批示不仅是对学校的鼓励,更是对我们这些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莫大鼓励。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强,努力拼搏,用知识和优秀的品质去改变自己的一生。”
不少家长也自发前来参加座谈会。“总理的批示让我们既惊讶又开心,看到了希望。”学生家长、失地农民孙秀蓉笑着说。家长们表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贯彻总理批示,相信社会各方面都会对这一问题更加重视,农村孩子的教育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相关评论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需要人才作支撑。人才的培养造就依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事关民族的兴旺发达。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生之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大批人才,实现四川的跨越发展才有保障。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省8700万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其中大部分在农村,他们的素质高低决定全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普通百姓,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更加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加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为普通百姓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抓住素质教育这个育人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特别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才。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带着深厚感情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办实事,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形成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尊重教师劳动、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把尊师重教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邹显惠是一名专门与后进生、“差班”打交道的班主任老师。她所带的班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多,二是总是中途接班。一些“差班”在她接下来后,往往发生神奇的变化。她说,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在践行“平民教育”的理念,总理的批示让我们感到,这个理念是正确的,要永远坚持下去。“真的很感激学校三年来对我们这些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培养和关爱,毕业了,我们舍不得学校里的一切。”应届毕业生刘克琳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发表了感言,“温总理的批示不仅是对学校的鼓励,更是对我们这些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莫大鼓励。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强,努力拼搏,用知识和优秀的品质去改变自己的一生。”
不少家长也自发前来参加座谈会。“总理的批示让我们既惊讶又开心,看到了希望。”学生家长、失地农民孙秀蓉笑着说。家长们表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贯彻总理批示,相信社会各方面都会对这一问题更加重视,农村孩子的教育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相关评论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需要人才作支撑。人才的培养造就依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事关民族的兴旺发达。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生之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大批人才,实现四川的跨越发展才有保障。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省8700万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其中大部分在农村,他们的素质高低决定全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普通百姓,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更加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加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为普通百姓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抓住素质教育这个育人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特别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才。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带着深厚感情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办实事,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形成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尊重教师劳动、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把尊师重教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