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阳光照耀 众多收费项目由财政支付
“每一份财政的增长,都有全县群众的贡献,他们应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其重要组成部份。”
近年来,郫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5年起,郫县开始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让优秀的教师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从2006年起,县财政新增预算资金12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教职工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年终教学质量考核奖等专项津贴由财政划拨,而此前这些费用大都依靠学校收费。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后,郫县5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又全部享受免杂费、信息技术费待遇,全县免除杂费及各种服务性收费达1600余万元。
优质教育资源扩容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一流校园
教育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其实质就是要消除城乡教育二元割裂结构,增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就郫县而言,让6万多名农村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全县农村人口的命运,是教育公平的大势所趋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命题和使命。
三年来,郫县共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25个,投入资金总量1.5亿元(其中市政府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8.7万平方米,新扩校地493亩,全面完成全县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布局调整,全面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两年内,共计投入1200万元,及时完善新建标准化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
实施“帮困助学”工程。3年来,共计投入财政资金348.6万元,通过捐资、手拉手、希望工程等多渠道募集资金139.8万元,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学生4406人,补助普高、职高学生2108人。同时,扎实做好异地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解决异地务工农民子女就读2000余人。
消除城乡教育分割 从制度设计上加以全面改进
此次,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郫县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的课本费、作业本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大概要新增教育经费1200万元左右。
据介绍,根据相关规定,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作业费收费标准为小学180元/生·年,初中350元/生·年,预计2007年秋季——2008年春季,这项费用的资金需求量为1234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走整合和联合办学的道路,发展城乡教育联动发展工程;改革城乡教育分割,不利于享受公平教育的制度设计;实施师资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杨洪举掷地有声地指出。
以此为契机,郫县教育均衡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先行先试,在改革“深水区”领航。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正在书写郫县样本。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